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 > 正文 返回 打印

《索债者》:不是冤家不聚头

[db:作者]  2019-01-22 00:00:00  互联网

《索债者》:不是冤家不聚头

 

  夏日的黄昏,小区里遛狗的人很不少,偶然还可见追猫的姑娘。时下养宠物真是蔚然成风啊。不过,近年来也出过一些事,比如,某大学生用硫酸泼狗熊的嘴的虐熊事件,某青年女教师用高跟鞋的尖锥底狠踩老猫至死的虐猫事件,就引动过舆论的一片哗然。还有网上的激辩:有的说养宠物的人是最具爱心的人,有的却说养宠物的人是最虚伪的人。本人并不养猫狗,但意识到,现在除了人与人的关系,宠物与人的关系也日见其密切和复杂,到了不可忽视的严重地步。我想起残雪女士有一篇小说,叫《索债者》,写的就是人与猫的纠缠。小说不长,平实而易懂,用白描手法状绘日常事象,读起来完全不像读《山上的小屋》《黄泥街》《阿梅在春天死去》那么费劲。然而,细加玩味,却不难发现,在一目了然的背后,隐藏着复杂难言的意味。

 

  从表层看《索债者》的故事,会觉得残雪似乎在与时尚作对,她要煞一煞宠物迷们的风景。小说写道,主人“我”孑然一身,无家无友,小说也未标明“我”是男是女——从饭量不及那只猫来看,属于女性比较合情。“我”发现有只被遗弃的小猫,流着泪,簌簌地发抖,状颇可怜,便发了恻隐之心,收养了它。谁知此猫对“我”的一番好心全不领情,只知要吃的,吃完了还是要,贪婪无休。“我”自觉伺猫有功,想逗猫玩一会儿,猫不配合,却用阴沉的眼光看着“我”,无动于衷,还在床上撒了一泡热尿。“我”只能每天带着尿臊味儿上班。

  后来“我”试图感化猫,让床,献好吃的,极表亲善,结果竟被猫抓伤。有几天“我”赌气不再理这恶猫,并想用时间来缓解与猫的关系。谁知此猫是个光吃喝还不够,还要人来关心它、重视它的家伙。“我”的不理不睬早激怒了它,于是它怀恨在心,伺机报复,终于严重地咬伤了“我”。

  “我”住院了,躺在病床上反省,同时想象着关在家中挨饿的猫,不禁暗暗有点快意,算出了口气。“我”痊愈后归家,见那猫已是皮包骨头,气息奄奄。它绕着“我”转了一圈。“我”不由自主地悔恨、矛盾起来,决定修复与猫的关系。猫不久就恢复了元气,但依然阴沉、傲气十足,对“我”的倾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听着,显现出鄙夷的神色。

  春天来了,是猫发情的季节,“我”希望这只公猫到外面寻欢作乐,好让“我”喘口气清静几天。但这猫对窗外的叫春声并无所动,每夜只不停地咬“我”的床腿,让我夜夜失眠。后来这猫干脆纠集群猫闯进我屋里来胡闹,它自己并不沉溺其中,只是要扰乱“我”的生活。“我“实在忍无可忍,击杀其中一猫,此猫冷眼旁观,发出冷笑。“我”决心彻底结束这每天铁青着脸上班的狼籍日子,就毅然用口袋装起这猫,远远地发送到郊外,挂到一棵大树上。孰料安静了两天,门外又忽地响起这猫熟悉的嚎叫声,仇恨中夹杂着威胁,“我”吓坏了,惊出一身冷汗,不知该不该开门。“我”不敢设想,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这故事太让人毛骨悚然了,但它的意蕴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厘清的。也许,你想到了中山狼的寓言,或者养虎遗患的传说,倘若这样看,可能会失之肤浅。我以为,这小说的第一层意思是说,人的处境是孤独以至孤绝的,人为了解脱孤独常常会掉进自设的圈套不能自拔。这只猫得寸进尺,张狂无度,蹬鼻子上脸,显然是祸祟、灾殃,但主人却难奈其何,还奢望与其为友,为伴,说明根源还在于主人自身。主人收留它,或者是想证明自己有爱心,或者是想证明自己的人性很丰富,或是与自己的生活常规作对,或是为了排遣寂寞,但最根本的,如主人自云,“因为我对人已失去兴趣,需要它这样一个不属于同类的知已,在这荒原般的世界伴随我”。此猫之进入主人的生活,填充了她的巨大空白,因而尽管此猫顽劣至极.主人仍不能也不敢驱逐它。驱逐了它,那巨大的空白该怎么填充,那孤独该怎么消解.所以带着尿臊味儿和铁青着脸去上班的日子还得勉强维持。人哪,你是多么孤单

 

  然而,顾及了心理状态便会迷失生活状态,填补了心灵空虚又会带来生活的紊乱,这个悖论似无法克服。主人的生活为此充满了未知的恐惧和危险。这可说是小说的第二层意蕴。主人一再地委曲求全,不就是为了那点心灵的慰藉吗?可是没有这点慰藉,人又不成其为人。这就正像忤逆不孝的儿子虐待老人,放荡不羁的丈夫冷落妻子,而这老人和妻子,却还是暗暗地关心或祈祷着儿子和丈夫的安全一样。人哪,你是多么卑贱!

 

  但我很快发现,小说的意味又不限于此,或主要不在于此。因为那只猫与人太相像了,它不但要吃好的喝好的,还有被尊重的需要,这不是人又是什么?如此看来,这小说似乎是在写人性之恶和人与人的沟通之不可能。这只猫的主要特征是冷漠、无情和残忍。它贪婪地攫取,却从不感激;它的尊重需要受了挫,它就会报复;它对主人的痛苦,漠然置之,面露鄙夷;它冷笑,冷眼旁观,懂得幸灾乐祸,深知怎样折腾主人。这不正是人性恶论者对人的一套看法吗? 主人千方百计想感化它,就是感化不了,可见人在这个世界上找知己是徒劳无益的,人类中没有,物类中也没有,硬要去找只能自讨苦吃。

 

  我认为作者也许还有这样的寓意:这个猫既是人的同类,人自己的影子,也可以看作是人在同类之外寻求知音和温暖的某种象征。也许在作者看来,人与人也好,人与宠物也好,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深隐的依存关系,欠债和索债的关系,人是永远也摆脱不掉的。不然,远远地发送到城市的郊外,怎么迅即又狂嘶着抓挠起门来了呢?看来开门不开门都一样,人怎能拒绝自己的影子或者自己的债主呢?套用一句中国的古话,就叫: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是不是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宠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孽债”(不是原罪)呢?红楼梦就有“还债说”,林黛玉用全部泪水报答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泪尽而逝。在旧小说和直到现在的日常生活中,夫妻,情人,父子,兄弟,密友,一发生矛盾,即以“冤家”相称,真是意味深长。近来看到,有的学者因为现今某些“受资助者”长期受人恩惠,却从来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深受触动,便探究感恩和慈善的意义与人性深处的明暗,于我心有戚戚焉。人啊,你是多么烦忧!

 

  对于残雪所表达的意绪和观念,也许是人言言殊的事,但《索债者》作为一篇现代味儿的小说,还是挺耐人琢磨的。在写法上,它是极端的写实与极端的抽象的结合,具有象征性,颇有卡夫卡之风;另一特点更鲜明,那就是现代味儿与日常生活的融合,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对接,这是很有启示性的。由于它的日常化,写实外貌,减却了阅读的障碍,变得易于接受了。社会性毕竟是读者阅读期待中的巨大吸力,谁都很难不受其吸引。然而,残雪对于欠债与索债,对于终极,对于绝望的追问和表现,值得读而思之!

 



http://www.00-edu.com/meiwen/5/2019-01-22/35897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