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使人再次成长
□
梁晓声
人皆一命,这是常识,不管多么喜欢写作的人,不管这样的人成为作家以后文学成就有多大,其肉体生命也还是只有一条。就此点而言,他或她不能例外于自然规律。
我的写作体会使我觉得,写作这件事,仿佛会使人经历再成长一次的过程。
婴儿期、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是人人都要经历的成长过程。婴儿期的人是无为而被动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我们的人生开始为自己的生活感受涂上底色,但大抵,也仅仅是感受而已。到了青年时期,人开始有感慨有感悟了,于是生出思想。到了中年,人经历了世事的磨砺之后,思想往往发生嬗变。许多中年人都想再成长一次,但这又怎么可能?步入老年,不管曾多么乐观的人,往往也有难言的忧伤经常萦绕心头了,所谓“不羡神仙羡少年”的一种怅然。
然而喜欢写作的人不同。他或她通过写作这一件事,精神上、心理上足可以再成长一次。除了肉体生命,还有确确实实的一条精神生命伴随着自己。他可以通过写作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成长”一遍。即使他已经是一位老人了,他也可以想象自己才刚出生,还是婴儿,并且将此种想象完成为作品,奉献给世人,使更多的人感受“重新成长”的愉悦。
从这个意义上讲,高尔基通过他的《母亲》、《童年》、《我的大学》“重新成长”;鲁迅通过《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重新成长”……
写自己,这是写作者精神生命的童年。
写他者,这是写作者精神生命的青年。
写社会,这是写作者精神生命的中年。
写人类命运之远忧近虑,这是写作者精神生命的老年。
大抵如此。
写作者的精神生命越到老年反而越襟怀宽大。
不喜欢写作的人,或以为苦。何必的呢?打理好肉体生命之诸事,已然不易,干嘛还非有一条什么“精神生命”与自己纠缠不清?
但喜欢写作的人明白——他或她的人生幸而也有“精神生命”的伴随,于是可以抵抗人人有时都难免会心生出的虚无情绪,并奉献给他人一些自己的看法。而这于己于人都往往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