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媒,之于现代城市的年轻人,似乎不可思议。恋爱、结婚,两个人之间的事,请个媒人在当中,实在别扭。然而,从前的青年男女,均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婚配。若是私下里偷偷来往,暗送秋波而至私订终身,多半不会有好结果的。不是被棒打鸳鸯,便是步司马相如、卓文君之后尘:私奔。
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则民谣: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畚箕做扫帚。”
这无疑成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天经地义”的极好诠释。因此,在整个婚俗中,请媒不仅重要,且为首要,便不足为怪了。当地人请媒,讲究的是“三媒六证”。不论男女双方是否熟识,请媒风俗非兴不可。所谓“六证”,双方都可以请,但多半是男方请为主,这样不至于让女方落下个“嫁不出去”的名声。
请媒,当地人称之为牵红线,原本是件好事。要是请得好,青年男女之间便能架起座“鹊桥”,两人姻缘一线牵;要是请得不好,那便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误了双方一辈子,也未可知。旧时请媒,有三种情况:一是“三姑六婆”的媒婆,二是成人之美的“红娘”,三是男女双方主动拜托的“月老”。稍有社会阅历的都晓得,这“红娘”、“月老”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还不坏,均有成就美好姻缘的动人故事。而这“媒婆”,怕是三者中最令人“憎恨”的了。媒婆多数靠三寸不烂之舌做“谎媒”,她们抓住男女双方的心理,一味地甜言蜜语,天花乱坠,把双方均吹成天上有地下无,结果是期望愈高失望愈大,双方均大叫受骗上当,婚姻破裂,家庭悲剧由此产生。
民间流传的媒婆说谎媒的故事颇多,不妨录下一则。
有户人家,儿子长得眉清目秀,一心想找个如花似玉的婆娘。邻庄的媒婆看准了小伙子的心思,便毛遂自荐,愿为其配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并夸耀说,她选中的姑娘身材添一寸嫌高,减一寸嫌矮;添一分嫌胖,减一分嫌瘦,真正是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五官端正模样周正的大美人。小伙子的母亲知道媒婆说的是哪家姑娘,疑惑地问:“好像听人家说,那姑娘嘴大了些。”媒婆一听直摇头,“若是不信,大嫂去访就是了。”小伙性急,“去访,去访。”三天后,他跟母亲去邻村访亲。巧了,家中只有姑娘一人,小伙子乍一看,姑娘确如媒婆所说,心中暗自叫好。妈妈在一旁看在眼里,心想常听人说这姑娘嘴大,倒也看不出,不妨一问,令其开口一试。
“姑娘一人在家呀?”
“嗯。”姑娘手中针线不停,抿嘴应了一声。
“你妈妈呢?”
“过河。”姑娘嘴撅得高高的,愈发小了。
“过河去哪儿啦?”
“看外婆。”
“看外婆可曾带什么东西啊?”
“带鹅。”
小伙子见母亲一连几问,姑娘回答得清清爽爽,嘴巴一点也不显大,便高高兴兴地拉着妈回去了。当年正月,小伙子花轿迎娶新娘子过门,便拜堂成亲了。就在成亲的当日,新娘子得哭嫁,小伙一看,我的天,姑娘在闺房嚎啕大哭,那张嘴大得能吞下一只馒头都不止,心中直呼上当,懊恼自己没有访清楚,悔之晚矣。他哪知道,他那日来访,姑娘所说几句话,都是媒婆精心策划好了的,都不是开口音,动嘴幅度小。这媒婆真是什么法子都会使,谎媒难防呢!
久而久之,为防止谎媒,当地人请媒时先让她看看主人家神柜上三样物件:镜、秤、尺。这里有两层用意:一为告诉媒婆此家主人心眼似镜,明白得很,同时表明此家家境富裕,有秤称米吃,有尺量布用;二为暗示媒婆要以这三样物件去与对方权衡一下,照一照黑白,称一称轻重,量一量长短,是否门当户对,郎才女貌。
即便如此,媒婆在一对新人成婚前及成婚的喜日仍是受人敬重的。不论你家境是贫是富,三顿酒是必请的:请媒酒、待媒酒和谢媒酒,一次都不能少。不仅如此,请吃前,每次都得备礼品,多半是二斤猪肉、两条鱼,还有双份茶食之类,难怪当地有“好吃做媒”一说。
不过,媒婆“红席大人”一做,风光也就随着谢媒酒席而散去了。当地有话,叫“新娘子进了房,媒婆扔过墙”。以后小夫妻和不和睦,恩不恩爱,均与媒婆无什干系了。甭担心,那媒婆不会失业的,只要嘴能说,腿能走,总会有人来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