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条、电话和一本书
文/天涯
外出归来,少不了一整天的家务外加一顿复杂些的晚餐。手机铃声骤起,一改往日的习惯,几乎看都没看,我就接通了电话。
“天涯吗?我是袁炳发。”袁老师的开场白让我恍惚走近了他的一篇同名小小说。“袁老师?”回过神来的我,心里直喊“糟糕”。就听洪亮的男中音说:“快递公司给我打来电话,说他们联系不到你,要把书退回来。”我赶紧向袁老师说明,前段时间在境外换了手机。袁老师说,我这就联系他们,让他们把书给你送回去。挂电话之前,我听到袁老师小声的自言自语,女生啊,一直以为是男生呢。
想起我的手机上确实有几个相同号码的未接电话,好在那个电话还在,于是拨过去。快递公司的投递员似乎气还没消呢:“书不在我这儿,退回到公司总部了。”在我的追问下,提供了一个尾号118的电话。
118太难打了。差不多拨了一个下午,总算拨通了。却一句话就把我打发了:查询必须提供货单号。本地的电话都这么困难,忙碌的袁老师联系他们,还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呢。于是给袁老师发了个纸条,请他把货单号告诉我,余下的事情,我自己来。很快收到袁老师的回复,出差在外地,货单在办公室呢。
读袁老师博客的时间可不短了,我几乎读过那里所有的小小说。读博客的时候,读到袁老师发布的一条消息,《小小说作家网》正在举行小小说名家网络研讨会,这期研讨的正是袁炳发的小小说。邀请书说,邀请的对象是全国各地的小小说喜爱者,喜欢读,也沾边吧。研讨会不要求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这正好打消了我的顾虑。参加研讨会的评论、作品欣赏读后感作家印象都可。读后感可深可浅,这个努努力,应该可以的吧。无知的老牛也不怕虎,我在评论里表达了也想参加的想法。袁老师回复:欢迎支持。留下这样的评论其实是给自己这突然萌生的想法堵住后路,不管会不会写,无论写好写坏,不写肯定是不行了。还有一个关于袁老师的故事,这也是我心生敬意参加此次活动的另一个原因:一考生把袁老师的小小说写进高考作文而得了满分。网上公布后,有人动员他维权。袁老师说,一个学生能将你的作品背下来,写进作文,这是你的骄傲。一个学生因为你的一篇小小说得了高分而走进高等学府,那是你的光荣和荣幸。
按照邀请函的网址登录《小小说作家网》,当时我就蒙了。研讨会列出了20篇小小说,已经发出的研讨文章却超过了这个数字三倍以上。再仔细看看,不得了,全部的文章差不多都出自行家里手,有些甚至是小小说界的大家、名家和资深评论家。想一想,这么多人参与其中其实一点都不奇怪,袁老师本身就是小小说的大家名家呀。一个完完全全的外行,给名家的文章写评论?而且,这可不是发在来往有限的博客里,那是小小说论坛啊。不写?我怎么和袁老师解释呢?最后进退两难的我还是按照当初的想法,决定写篇读后感。利用这个机会,可以再细细的读一读学一学袁老师的小小说。我选了那篇《让姨奶想疯了的那个人》,选取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这一篇的评论还没人写呢。读后感完成,我给袁老师发一个纸条请他过目,不合适的地方再改改。很快收到老师的回复:“刚看完,分析到位,喜欢,待出书时收入。给个地址,新书马上出版,寄你一本。辛苦了,谢谢。”心里明白这是老师的客套话。不过,早就想买一本袁老师的书收藏却是我的真实想法。没客气,就把地址发过去了。也许是好事多磨?时间过去了很久,我都没有收到老师的书。有一天忍不住就又给袁老师发了个纸条。袁老师说,书是他自己亲自发的。重发吧,稳妥一点,快递。
袁老师回复后的第二天,打来电话:他又和快递公司联系了,袁老师嘱我记下发书的货单号。这一回我才知道,快递公司一般是不给收件人打电话的,直奔收件地址而去,人在货收,不在退回。一个电话两个电话三个电话,终于弄清楚快递在我所居住区域的办公地点,等他们送,说不定还得多久,干脆自己去取回来。回来的路上我就给袁老师发了短信,告诉他书已经收到了,喜欢并谢谢他。随即收到袁老师的回复:那我就放心了。欢迎指正。
那是本有着淡雅的白色封面的宽幅书,封面上印有《爱情,与一个城市有关》。我认真的包上书皮,轻放于床头柜上。我知道,接下来,我会有许多个宁静、丰盈和享受的夜晚了......(2010年初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