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 > 正文 返回 打印

壶里糊涂

[db:作者]  2019-01-23 00:00:00  互联网

 墨家用的一把壶,因其盖形如南瓜顶,一直唤作“南瓜壶”。
    朋友饮读他看罢纠错:“更正:据图片显示,那壶非南瓜壶,乃供春树瘿壶哈。你见过那么多皱纹的南瓜?只是配了个南瓜盖儿。这壶里面有故事,牵扯到几位大师,交了学费给你开小灶。”
    见饮读说其中大有故事,墨最喜听人讲故事,于是,昨个儿,墨备了“茶品、鲜花、水果、大礼包.....”等等的厚礼来,叩门讨教。
    看到墨毕恭毕敬的样子(能得好处的事情,墨一向表现的礼貌乖巧哈,呵呵。)老师方才慢慢开口,曰:“南瓜,南方之瓜也,,,”这是啥话啊?!听这头一句,墨笑出声来,但不敢妄动,规矩着谨听师言。
    于是,从此“南方之瓜”之乎者也讲起,经过东南西北中全绕遍,最后才落脚至“壶”,那南瓜还没影呢,瞅时间,大半节课过去了,看似遥遥无期的情形,寻思要不要悄悄电话出去预订,让人晚间送了夜宵来。
    后来云雾里的,就从泥料、到原矿烧制颜色、泥料的调配调砂、烧制的温度与颜色、泥料陈腐时间的长短不同、不同的胎土绞在一起形成意境美丽的图案、化工料陶土壶里加色素或化学元素之害..... 到欣赏大师顾景舟、吕尧臣的作品。这些大师,他们建立了制壶的标杆,时常观看,赏心悦目,能极大提高欣赏水平。
    课堂上,墨胡搅蛮说,老师几次喊:“下课!没法教了。”
    饮读他确可称赞为一位好老师,墨佩服老师耐心和循序的教学方法。再次斟茶感谢!
    他认为,壶,实用和欣赏并备才好,现今紫砂壶,越来越步入了误区,虽是越发的精致,却也显得无趣了。
    一节大课下来,老师要喝水休息,他突然翻醒:“咋曰了半天没曰到南瓜啊?”
    对啊,交了南瓜学费的,正想拿回俺刚送的大礼,老师补充道:“这是下节课的内容,先自己预习。”然后随手甩给我一篇课文,说,当作业吧,回头我要提问。
    好的好的,墨赶紧收回抓礼物之手,双手接了过,暗自乐着,好东西,干嘛不要哈。
    墨称的“南瓜壶”,实是供春树瘿壶型,当然是现今艺人仿制的罢了。
    可是,为何用这个茶盖?是张冠李戴了吗?壶盖是个美丽的误传,还是供春的有意或是不小心的错误呢?
    饮读说,南瓜盖是个美丽的错误,是后人的无意。至于这“无意”的故事,饮读都说了,是下节课的课题,得待墨听了饮读的课再来续讲了。
    其实,对“供春树瘿壶”是否出自供春之手,饮读也有考虑:“我们无缘见到他的真正作品——我对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供春树瘿壶’和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馆的‘六瓣圆囊壶’都存有怀疑。且看树瘿壶细微而自然的局部变化,壶面文饰形成的巧妙块面,阴阳与凹凸,纹线的粗细,曲线的运用.....无一处不彰显着精妙而归于自然的天造拙趣。如此独运的匠心非经多年锤炼而复归质朴的大师则难以完成。我们能见到近现代大师对此作的仿制:黄玉麟的苍劲,裴石民的率意,顾景舟的清逸....虽如此,亦难有此壶的天然趣味,更遑论修养稍逊的当代艺人僵硬而刻意的炫技。而供春——这个书童或婢女在明中期那个紫砂草创阶段仅“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即做成‘栗色暗暗,如古金铁’的茶壶?而且还能具有‘敦庞周正’的气息?”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a80f60100fqhc.htm(且饮且读——宜兴妙手数供春)
    “我想,真正的供春壶应该是极朴拙甚至极粗陋的。当时的供春只能用双手以及最简单的工具捏塑着手中的那方紫泥,以致明末苏州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竟说‘供壶最贵,第形不雅,亦无差小者。’但纯熟的泥土毕竟沾染了他的巧思和指印,又经烈焰煅烧而升华出质朴自然的风貌。这恰好迎合了明朝清雅疏朗的饮茶风习。明人崇尚庄子‘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信条,他们抛开了繁琐拘谨的点茶程序,素盏砂壶、清泉香茗所孕育的是逍遥自在的精神乐趣。宋人所绘‘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境界到了此时才得以表现淋漓。”
    就如饮读聊天中所谈,泥料没问题,造型欢喜,用起来顺手,就是好壶了。作为日常饮茶怡心,只要泥料确定无误,墨喜欢有眼缘的壶,第一眼看中,就是他了,那一刻,别无旁求。
    非常赞赏饮读所说,壶的本质是用来泡茶的,茶的本质是用来解渴的


http://www.00-edu.com/meiwen/5/2019-01-23/36609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