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一个人的时光

[db:作者]  2019-01-25 00:00:00  互联网

   冬天的雨也这么缠绵,阴霾了几天开始絮絮叨叨,仿佛积累了多少的委屈和埋怨似的。冬天总是给人冷峻和萧杀,南国的雨却还有湿冷阴沉的特点。天气是季节符号,心境是消化的过滤纸,心温暖窗外冷又何妨,心若凉,热烈的阳光也是烦躁。享受雨天一直是我的习惯,特别是冬雨天,此时,只要有一处灯光、一杯热茶,一支悠曲、一本好书,自然成了独好的氛围,可以不知时间、不管人情,不理俗务,雨声显得和谐,湿冷正衬温暖,孤单恰适自在。

   一同学昨说起很孤寂,她独自一人在远离中心城市学校,先生在外地工作,打球没伴,只能玩自己一人玩的网球,散步找不到同伴,自己散步又怕让人见笑,说了许多,一种感觉就是无伴的时光难过。如此浮躁的社会里,不可能把快乐寄托于他人了,自己不是自己的朋友么?自己何在,自己何乐?现代人都很忙碌,匆匆的脚步里孤独的感受都麻木了,当感受到的时候,便已是人生黄昏或迈不动脚步,随处听到压力的感慨声,可真正放下和享受慢时光的人又几何?

   香港学者李梵欧的《人文六讲》中有一讲说到,现时代物质丰富了,享乐主义成了主流,能让灵魂不空虚不孤单的精神人文的满足已成空白和忽悠。学会享受人文精神的满足,需要一定的自我人文修练,他提出了几种方法:一是聆听自己的日常生活。给自己一些时间,把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当体验,学会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如果可能记下来,不可能就自我感受一会,也可称“面壁”,让内心安静下来;二是有快有慢。现代生活和工作不可能让你不快,不能没效率,但慢下来是一种心理时间,是一种品味,一种素养,审美式的生活体验才可能真正感受慢时光;三是能读能写。阅读本身是一种技艺,现代人的快餐式的读不能解决深层的精神问题,读是读经典,读的过程也是积累和慎思的结果;当然能写就更好了,能读能写,不是为当“作家”,而是为了培育自己的精神家园;四是什么都可以变成“文本”,生命是一本大书,“文本”是这大书里的各章各节。我们自己是“文本”,我们天天也在各种“文本”中,各类大大小小的信息、街道上的热闹、路边广告小店、各式花草,各种人。。。。我们用审视加审美的眼光去体会“文本”,又在吵杂的“文本”里保留我们内心的经典,不为俗流,又能宽容和体谅。

   前日开会,认识台湾一对从事陶器的客家艺术家夫妇,特别欣赏那夫人,说话慢条斯理,那气质像是东南亚国家的公主,对先生充满崇敬之情,一直称呼其老师。酒席间他们会上台去唱“两只蝴蝶”,恩爱亲密。和这夫人聊了会,她说他们一直守着不大不小的陶馆,生意也不做太大,思考的是如何保护好文化的根,把客家文化的符号渗透到作品中。平时也到大学兼些课,然后有时间就各地去参访陶器艺术。说起她的家,后面有山屋前有小河,还有每年五月如雪般的桐花,桐花已成台湾客家人相当鲜明文化品牌了。陪她一路走过校园时,正好天边云彩飘逸,火烧云美丽如霞,她说,你看你看那云,一定要学会看云呢,只要有云就去欣赏,慢慢的,你的心会静下来,会飘起来,会美起来。看着她陶醉的眼神,我感觉她很美丽很幸福,人生有时不一定要有伟业,但一定不能没有感受幸福的审美精神。他们离开时要送了我一幅字,我让写了三个字:“观自在”。

   我一定要告诉我同学,我们要学会看云,学会听雨,学会读懂自己。此时,我们还会孤寂吗?一个人的天空写满充实和快乐了,纷纷冬雨敲窗棂,正好可读可写可安睡。



http://www.00-edu.com/meiwen/5/2019-01-25/37669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