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 > 正文 返回 打印

弯弯燕河水一脉故乡情

[db:作者]  2019-01-25 00:00:00  互联网

我们都在钢筋混凝土的房间里写着怀念泥土香味的文字,因为,我们的根在泥土,爱在绿色,情在自然。

-------题记  

(一)

忽一日,在《祁山》杂志看到一篇题为《原乡精神的灵魂叙事》评论,才知道同乡祁云已经写了很多优秀的散文,并理成出集。和对他本人很多方面给我的惊喜和深遂一样,这无疑是在我们都已进入中年后又一大惊喜。在这个并不很热的多雨夏季,我打开他的博客,如在三伏天贪吃一个又一个味道不同的冰激淋一样,在感动、理解、幻觉中读完所有的文字,包括那些初开博客时显得有些青涩的文字,一种灵魂的贴近使我一直想说点什么,提笔落字,又觉得与文字无关,与章法无关。

(二)

祁云和我是同乡,是亲戚,也是我的学长。他出生的地方就是我童年一直成长的小山村----一个被大山环抱,完全淹没在树林中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在他出生后不久便过继给临村山那边的姑父家,从此,一生中定格于他有两对父母,生父母和养父母,也定格他曾拥有两姓。我不知道这种无法掌握的人生轨迹给他的是什么,而读完所有的文字之后,我似乎更明白,一个游离于骨肉情、抚养情、为子情、为父情、为夫情且根扎于农村,成长于大山之外的农家子弟,更多的是以近乎完美的姿态完成他在人世间的每一个角色,在完美与残缺的蜕变中,一颗颗饱含深情的文字所组成的文章出现在心灵家园的博客,发表于省内外各大报刊。这些不离于故乡情、骨肉情、社会情的文章,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而我读了之后,神魂始终云游在故乡那

一山一水一株树。

同为乡亲,对他最早的认识在我父母的叙说中,因为他生父母是我农村的拜父母,是我在那个小山村唯一脱离血缘关系的亲戚。很早的时候,就从父母口中知道拜父母还有一儿子叫建平,在一山之隔的另一村。最早见到他,是在家乡乡戏的舞台上,我和他小弟是同学,老家唱戏的情节在他的文章《乡戏》中已描绘的淋漓尽致,那时上学的他已经登上家乡的舞台,演《铡美案》和《调寇》中,执法如山,刚直不阿的包公、寇忠;《打镇台》中位卑官清的王震;《大报仇》中的刘备等等角色,这让我十二分的羡慕他那俊俏的扮相和宏亮圆润的唱腔,也看得出我身边的小弟给我介绍舞台上哥哥时的那份自豪。从此,他定格在我脑中注定成为一种偶像,这种推崇之心,直至他的根艺成就、处事方式、和以小名命名的“建平根艺”博客的丰满一直存在且挥之不去!

在以后,我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从一个农村的土孩子读完中专、大学,把一个桎梏一般的乡下人身份变成一个端着金饭碗的城里人,我们都以故乡人拥的朴实、真诚、吃苦、上进的精神成家立业,都在历经着还没来得及孝敬父母,父母便离我们而去的伤痛,都在以复杂的心态,小心翼翼的在这个变革社会的边缘试探、前行。同时,也都在经营由网络所构建的心灵家园,都在不约而同的写着故乡路、故乡水、父母爱、泥土香、篱笆墙和光脚丫的文字,在彼时和此刻,这种交汇,让我惊讶、感动!

(三)

故乡名湫山,这个我从小因贫穷就曾经产生厌恶情节的地方,今日却是我们笔下共同魂牵梦绕的家园。家乡的大山近望远观重重叠叠,连绵不断,打记事起,家乡就是山、树、岩石、河流、牛羊、泥土味、牲畜粪的代名词,故乡人一辈接着一辈过着刀耕火种的艰苦生活,一切都与贫瘠捆绑在一起,无法剥离,无法摆脱。他所成长的山村,是乡政府所在地叫下坪的村庄,这与很多同乡相比多了一份幸运,用他文章里的话说“湫山坪,赛过礼县城”。而这俗语的存在,映射的是家乡人勤劳朴实、乐观向上的精神,也从另一层面解读出他所在的小山村与湫山其他山村的不同和幸运。尽管如此,地域所决定的家乡人的苦难是相同的,至今回想起来那春花烂漫和夏夜的光洁及层林尽染都和家乡人无关。因为土地的贫瘠,因为交通的闭塞,因为文化的落后,我们的父辈成天为生计奔波,为生命的存活辛苦,不是他们辜负了灿烂的春和迷人的夏,而是这些美丽和迷人,的确改变不了他们什么。他们所关心的是在大雪封山之前,自己家里有柴烧,有热炕,用竹子编成的盛粮仓库不要半空着,房梁上还悬挂着一块块肥肥的腊肉。而很多年以后,我和他竟同样写着那四季迷人且会换衣服的山;写着长长燕子河里肥美自由的鱼;写着夏季酣睡在土里如孩童脸面的马铃薯;写着如躺在母亲育婴袋中允吸的豌豆夹等等。因为我们都知道,父辈们的伤痛与苦难已铺就我们绽放笑容的路子,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赞美,不去歌颂,也不再去憎恨和厌恶我们的出身,且会很坦然甚至自豪的告诉每一个人,家乡就在湫山,一个山会换衣,水会唱歌,麋鹿会说话,星星会眨眼的地方,这个地方成长起来的人,除了懂爱,也许一无所有!

(四)

祁云是一个懂爱且会爱的人,我不会想到,他以后神差鬼使的从事了反贪工作,且成就显著。我常想,一个人,不仅仅要懂得爱,且要懂会爱,懂得爱就知道大爱无疆,而会爱,就知道亲情爱只是自己所承担社会责任的一方面,只有一个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人,才能爱的无私,也只有爱的无私,才能做的无私。因为在社会转型与变革期,基于自己的阅历与眼界缘故,我不去过多的评价他从事的工作,我只知道他从事工作后的诸多的彷徨、苦闷、甚至无助,在于理、于法、于情、于现实之间的痛苦抉择,虽然这个转型过程中近乎变形的社会会把他所从事职业所涉及的人和事看成他个人行为,异议与非议难以避免的,而他依然做得近乎完美。记得是在2008年5.12之后,因为自己工作和农村工作现状的需要,我突然想到请老乡祁云来我镇讲一堂法律课,以警示我们的基层干部在灾后重建资金管理中不违规、不违纪、不违法。我说了我想法后,他欣然答应,记得那天全镇职工加上基层干部近二百人,主席台上的他从自己农村出身的成长谈起,从父亲曾是一名农村支部书记的辛苦说起,从一个身边的基层干部案例讲起,整整两个多小时,镇村干部无一不在认真聆听,而至始至终,没讲半句法律的条条框框,换来的却是结束时雷鸣般的掌声,那种心悦诚服是我所未能预期到的。后来,用他的话说“一个人活着就不易,农村干部更不容易,别拿大话吓他们,别拿低智商衡量,也许他们心如明镜”。在瞬间,我明白了他在那些复杂离奇的案件中的游刃有余、他化腐朽为神奇的每一件根艺、感动读者的每一篇文章、以及在大街上和每一个朋友打招呼时的灿烂笑容!

(五)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思绪早被他文字中所流露乡情所感染,我想到了故乡那条迷人多变的燕子河,弯弯的河水始终在山脚流淌,一路在歌唱,静静屹立的各种奇石默默的注视着家乡的变化,感受着时光变迁,我感受到他在的《故乡那口功德无量的井》里所叙述的对家乡的情感的怀念和时光变迁的错位失落;《柴门小院》里所流露的对生地养地的无限眷恋和物是人非的淡淡伤感;《悠悠故乡路》里那条他走了千万遍,伴他走出大山而又迎接他返回乡村的乡道给他难以释放的人生情怀;《乡戏》中故乡扑朔迷离幻觉般难以割舍的童年记忆;《有条河从心头流过》中那份如燕子河般悠长的故乡情。我体会得到《祭父》、《怀念母亲》中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无助,字字是泪,以及已经报答和未能报答的浓浓跪乳反哺情;《母亲坟前,妻三个叩头》中对贤妻的感激和家庭责任;《雨夜忆母》中难以割舍的骨肉情和养育情。我更看到《一个人一块碑》、《祁山堡,蜀国的沉舰》、《雪落大堡子山》、《消逝的村庄》中所折射出的一个平凡人的历史责任感和正义感等等。所有这些,读过看过他文章的人都会感受到,体会到,而我,只是一同乡,不是专业搞文字的,或许更能从他住过的茅草房,嗅过的牛粪味,淌过的燕河水,爬过的堡子山和共同孝敬和抚养我们的前辈的经历出发,理解他写的每一篇文章,进而达到喜则同喜,悲则同悲的境界。此时此刻,我感觉到,他文章的每一颗字,如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汇成家乡山间涓涓溪流,汇到清澈的燕河水,从大山的深处,一路欢歌,注定会到大海

 



http://www.00-edu.com/meiwen/5/2019-01-25/37767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