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到来,让我想到起了一位大师——屈原。我不知道在传沿了两千多年的堪称文化的节日里,还有多少人在龙舟与米粽的氛围里想到这位文学大师。文化似乎到了某种尴尬的境地。
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在灯红酒绿的现代社会里,有多少人会省去歌厅或歌星演唱会门票的昂贵而进出书店去买一两本书刈除一下精神的荒芜呢?还有多少人会扔下手中的麻将、扑克牌去捧一本书细细地品读呢?在经济挂帅的冲击下,拜金主义的推土机已将精神排挤在过道的两侧。发展经济本无过,过分追求金钱为目的经济就是错。现代人的灵魂,在物质第一的“唯物”论里折了旧、贬了值。霓裳艳影疲软了骨气,颓废的摇滚及流行乐恍惚了听觉,精神的含金量大大地降低了。而在重金属的打击乐里听到的则是翻版了的另一版本的田园牧歌,就像红透了半边天的大名星李玟不知满江红的作者是谁这般地倒人牙口,让人品不出丝毫幽默的味道。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无独有偶,而且不是偶的一次两次,央视的青歌赛上,听说一位脱下羊倌服换上军装的歌手公然不识五星红旗。听说也就罢了,而在沈阳故宫自称喜欢清朝的超女何洁却不知宫殿是哪位帝王的,清太祖是何人竟一无所知。喜欢喜欢到这份上,真还不如她们的粉丝玉米喜欢她们喜欢的透彻。
文化是需要文化的土壤的。中国几千年来生长着的文化是哪里来的呢?翻翻《诗经》,看看《汉乐府》,不难找出答案。布衣革履,在山之巅,在水之湄。坎坎伐檀,蒹葭苍苍。河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河水濯兮可以濯我足。歌笑歌哭,在荒芜中显示出精神的繁荣。想想先哲一路遗风:从诗经、楚辞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各领风骚,一路走来。依然生鲜。而今,当现代的巨匠们又离我们远去时,我有了空前的失落。我甚至怀疑我的家族世袭的职业曾是先秦诸子、竹林七贤、初唐四杰、唐宋八大家…的书童,在发达的工业社会里失掉了伴读的营生后,便产生了没落之感。没落的感伤,温馨的追怀。我们的物质与精神,究竟哪些在倒退呢,哪些在进化呢?
土地沙化了,我们呼唤绿色;空气污浊了,我们呼唤绿色;文化荒漠了,我们同样呼唤绿色。回归绿色,给文化一个良好的氛围,营造精神的绿色家园。
田园将芜,胡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