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味道,是一种什么味道?
当我捧起一本本散文类的书刊杂志,凝视纸上素淡的文字,闻着油墨的苦香味,熟悉的文字,散发着一种清新柔美的自然气息,犹如草香花语或山水清音般秀美壮丽,流淌着一种流年的古香味。生活的味道,美与善的味道,让心灵纯美如诗的味道,我感觉,散文就是这种味道。
中国的散文,是带有自然风物喻理性的,充满着灵与思,爱与善,凝聚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和灿烂的历史文化,是有着情趣韵味的。
我曾读过一些名家的散文,朴素与清淡的文字,充满着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与大爱之美。或浓似米酒,或淡如清泉,让人从文字里,读懂人性的崇高和有着谦卑进取的精神。无论是先秦的文字,还是唐宋的抒情,明清的山水,浓厚的乡情,简约的情笺,还是当代散文大家的豪放、远朴、率真与厚重,让我对散文中的那些平平淡淡又真真实实的情感所感动。每次读过,心灵仿佛在散文的清水世界沐浴了一次,让我对散文始终感受一份温馨。
是的,散文因为有了这种温馨,才有充满情趣、充满理性、充满灵性,充满思想和充满艺术的美。无论是高蹈空灵或厚实朴拙,都是心灵最美丽的表达。
在高处生活或是低处行走,文字给人带来的,是一种生活的味道,是一种思想和艺术的表现。在《散文概论》中,散文和音乐一样,是人类的高层建筑。那些的文字,自然的,厚重的,轻灵的,淡美的,精炼的……其中不缺少的就是韵。有诗,有画,有歌,有爱,有情,有容,有放,有真,有善,有理,有妙,这就是散文最本真的韵。这韵,自然来自生活,来自人的内心世界,只有心纯静和洁朴的人,才有如此美的意境。
有人说,品文如品茶。就是这个道理。
从文字的韵中,读出一颗平常心,以细节和事实,读出散文不息的美、力量和精神。散文,因为有了这种味道,从文字中品咂出生活的真善美,读懂人生活着的意义。
我们生活在这个很物质的、很庸常的时代,用散文的语言去赢得尊重和敬畏并不多。往往在社会上上一提起“写作”的,会引起许多的人不理解或反感。也许是有些人生活太物质了,而对中国传统的文化却认为是一种精神上的累赘。散文,对他们来说,是很难被接受的,并不必说谦逊、宽厚和温和了。而对于那些借文学,升官发财,或捞取一些政治资本或借炒作抬高身价的人来说,散文则充满着酒色财气的味道。
散文本身就是一种净化,净化人的心灵和思想,它的美,不仅在语言上,意境上,更多的是在思想艺术上。不能矫揉造作,滥情,而过于浮浅,飘,或张扬,易失散文真与美,让人感觉虚假。记得有个作家说,散文在文字里,应该是无力的,如果给散文加了力,就会表达一种偏见了。而散文的灵魂所在,就在温婉细腻的感情里。
在乡村田野上行走,看地里一片片生长着的稻子或麦田,看一朵朵的无名花在乡野盛开,散发着浓郁的香,看一棵棵小草在静静地生长,听阳光散落在花朵上的声音,读一溪水流潺潺地起着浪花,或静坐在窗前,看一片叶落或一片月光洒在窗前,这就是散文的味道。充满着人性、自然、生活、哲理与阳光的味道。
有人说,思想是根,生活是树,散文则是树上开出的朵朵清香的花儿。
是的,散文不是干巴巴的阐释文字,也不是无病呻吟的做作,更不是华丽词语的堆积。中国有句古语叫“文如其人”。读你的文字,知你的文风,识你的为人。虽然文字有时像一些人说的那样“柏拉图式”的,而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始终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其中的韵味,就是点缀散文的精要之处。无论以什么姿态写作,离开了这种传统、美德、精神,再华丽的文字就像一棵枯黄的草。
从古代到当今,中国许多的散文家们对散文的创作谈都有着很深的见解。无论从视野、气势或深度,还是亲情、叙事,记人,写物、抒情、山水、评史等,其中之味在虚实之间,轻或重,关键是不是我们用平常的心和目光去欣赏和倾听了。在当前提出的“原生态散文”、“大散文”、“诗性散文”、“现场主义散文”等大旗下,散文界泛滥着太多的轻浮、僵化、小气和浅白的文字,这已不是司空见怪的事了。
散文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散发着华夏五千文化的灿烂光辉。古典散文,现代散文,文字诠释着人生的哲思或唯美,直抵灵魂深处,以情取义,以义取章,就像一泉的清流,平淡自然,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从散文中学会欣赏和超越。
能激荡你心灵深处的文字,就是好文字。那些清美的文字,散发着的味道,让人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对中国散文的尊重。那些经常在功利中喝醉的人或对散文有偏见的人,才感觉散文是一纸空文,他们是读不出散文所特有的香味的。
行走在文字,披一身的草香,吹一笛散曲,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散文之味就在其中。只有热爱生活和心灵纯美的人,才读懂散文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