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书,我已从那百年艰辛中魂归现实。朱安,鲁迅,周作人,周建人,信子与芳子,许广平,王蕴和,这些人之于我们,或隐藏于历史,或伟岸于世界,然而他们所经历的苦,所经历的辛,所经历的幸,所经历的乐,那些跃然纸上的文字,那些被记录下来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绍兴周家园到北平八道湾,然后离居西三条,广州,上海,厦门,哪里都有他们的足迹,哪里都有他们的苦与忧,哪里都有他们幸运与灾难,死亡与生别。他们的生命太精彩,我不小心跌了进去,伴着他们走过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直至死去,世纪终结,他们成了人们心中坚固永不褪色的雕像,却冰冷没有血与肉的生气,大家用属于自己的方式来怀念,追悼,数十年前鲜活于文坛的干将,如今可好?
开始的开始,我想说说朱安,这个让我九分钦佩的古代女性,传统封建思想的牺牲品,鲁迅原配妻子。可说起朱安,我为她大不平,大先生你只管厌恶鄙夷封建传统,只管痛恨旧社会礼教制度,她嫁给你也未必因为爱你,同是奉了那父母命媒妁言的婚事,她可比你少委屈半分?你可曾问过她是否因由苦衷而不得已成婚?你一颗血肉之心,激昂铿锵,把她甩入地府深渊而自己远走他乡,数年不归,一纸婚约名存实亡,她守着一身孤独与渴望,不哭也不笑,终年进出那间从未有过喜气的新房。你可曾摸着良心对自己说无愧?你可敢对着自己几十年的遗弃说声无悔?朱安,人如其名,她的一辈子当真安安分分从没有过丝毫逾越,勤恳操劳孝顺甚至低眉顺眼,甚至委曲求全。与丈夫在人前相敬如宾,在生活时相濡以沫,这大概就是旧社会女性心中的完美一生,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自然是为妻纲,这也是她朱安毕生所求,那与生俱来不可扭转的真理。大先生你一边娶了她一边呐喊着为自由而战,一边冷落她一边告诉旁人你势必剔除旧社会毒瘤,可是你若倒回来想想,你对封建礼教痛恨欲绝,但你娶她的那一刻你亦把那包办婚姻亲身所尝,那颗毒瘤长在你心上,你怒骂旧社会的同时抽着自己的耳光,不知你一身金盔铁凯是否体会得到疼痛与彷徨?
钦佩有九分,感怀她的隐忍与坚强,包容与原谅,在她的认知世界里,大先生仅是一个饿了需要吃饭,冷了需要保暖,困了需要睡觉的平凡之人,也许她也曾幻想过什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爱情,但幻想就是幻想,她很实务,终生勤恳辛劳,服侍婆婆与丈夫,不争不抢不哭不闹,把鲁迅妻子这身份演绎得近乎完美,近乎痴,近乎傻,她并不愚笨,她只道大先生不喜欢他甚至厌恶,所以她鲜少触他霉头,老实本分的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即便鲁迅想找她不快也无从下手,但她绝也不聪明,一点勾心斗角争风吃醋都不会,这让我十分觉得电视剧里大院女性们为一个男人争得头破血流死去活来的故事全都是骗人扯谎。然而没有受过教育似乎成了她的人生最大的缺陷,所以在当我看到她打算为了生活而出售鲁迅毕生藏书的时候,我的心也仿佛随着历史齿轮被狠狠撞击压碾,虽我也知道不到万不得已她一定不会出此下策,但她这一想法若是被鲁迅泉下有知,那她在鲁迅心中的厌恶与鄙夷定是重重添上好几笔。幸而最后没有,否则待她百年之后也去了,该如何向她引以为天地夫君交代。
再说说周家兄弟三人,相约有钱大家一起花永远不分家的美好誓言,在旁观者所看本就是天真可爱纯粹又傻气,所以或许连老天都没有把这些话当回事儿,又或许这些话在离开绍兴之后就再难有效,离开南方北上,告别过去,连同告别了他们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北平、八道湾、反目、离居、继续南下、新的婚姻,这一系列关键词无一不显示着他们的人生已然徒步走向了未知领域,那是他们从来没有预想过的,甚至超出预知领域的,是地狱还是天堂,且走过一番才知晓,所以他们一路畅然前行,所有阻碍都一一劈倒砍伐,不留余地的,走向自己最想要的生活,奔向自认为最好的结局。而似乎鲁迅无情冷漠的一面只在朱安身上体现,若是后人予他绝情冷漠作为评价,我也是不忍瞧见的,他待兄弟极好,待母亲也宽厚敬重,即便日后与二先生反目,私底下他对周作人的关心也绝不缺减。在我的眼里,我宁愿他只是一个肉体凡胎的好大哥,不做什么精神超人,文学领袖,讥诮一生的活着,生前为家庭琐事人民大事愁苦,逝后家庭大小事务不断,死也不得安宁。他的早逝说是幸实则不幸,想来若是周作人被当做汉奸下了狱而后剥夺政治权利十年之时他尚在人世,他便是拼尽财力人力也会救他的吧,在他眼里兄弟反目,老死不相往来斗不过是表面文章,他那一颗炙热的心从来没有为兄弟冷过死过放弃过。
如今,鲁迅先生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自然是不可动摇,人人推崇,人人膜拜,他肯定也不会想到有一天,鲁迅这两个字已成今社会了一枚标志,标志着中国文化的解放,标志着勇敢与无畏,标志着伟大与神明,他解放了白话文,解放了旧思想。人们习惯了站在低处瞻仰他,极度推崇使他距离平凡越来越远,我相信这并不是他的初衷,也并非他心中所想,历史与新文学给他戴了顶高高的帽子,帽顶儿高入云霄,从此人们再也看不清他的心。
昨天夜里看完《周家后院》,心中无限滋味,压抑难挨,遂写此文,仅作感怀与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