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日子,我的生活极尽平淡,都成了索然无味,小的不如意自是上不得台面,大的不顺利也不至于有,于是什么也写不出来只好去看书,戏里春秋又是风花雪月的情郎与生活,佳人如梦却梦不见归期,美人如花却终将迟暮,以死亡作为终结的是一个故事的结束恰又是另一场旖旎的片头曲,人们忙里忙外的从戏梦的主角到客串,从客串到身似浮萍,其实说到头,还是死了的才是最好,可以无休止的怀念,没有恨别离,只有无限相思,是回忆里唯一的不死魂灵。
王安忆在这本《长恨歌》中的文笔可谓真美绝,之前先看过她的《小城之恋》,那是真比不得这篇的,虽然长恨歌中的描述不免有些过于华美而略显拖沓,犹是这三部中的每篇来头,总有很长的繁冗赘述,这些我都是看不下去的,再美也无法坚持,几乎都是草草翻过,情节才是我的正餐,正对我饕餮的胃口,又是吴侬软语的情调,百年老汤加上陈年佳酿,好一桌丰盛,连那前世今生的风情怕是都要被比下去,只留余味在唇齿间、在心间,才是了真情理。
说起王琦瑶这个女人,那可真不愧“沪上淑媛”的名号,四十年来锦绣衣,几代风华来去,爱如水乳别亦难舍。第一次见到她,是上海随便一个街巷弄堂里普普通通的美人,小家碧玉的秀美,班花级别的,连校花都称不上,那种美是极为内敛的不张扬不造作不傲慢的,就像上好的织丝锦缎,单凭眼睛去看,是定不出质地好坏的,得用指肚去抚摸,得用柔荑去亲触,那种盈握在指端的温软细腻,光滑鲜亮,是那种金屋藏娇才能有的金玉。这样的质地是任岁月如梭也无法将其侵蚀的美丽,这样的柔肠百转风韵不移的气质可不是每个女人都有幸拥有的,王琦瑶就是这么一个,她将自己的悲喜绽放到极处,将那美丽与哀愁娓娓细说,好与坏是无法做形容的,幸与不幸也是过于简单的描述,然而王琦瑶又是那么多个,上海风月场里的王琦瑶,爱丽丝公寓里的王琦瑶,浙江邬桥的王琦瑶,弄堂诊所里的护士王琦瑶,柴米油盐王琦瑶,生儿育女王琦瑶,又是一个派对女主人王琦瑶,众星捧月的王琦瑶独享寂寞的王琦瑶,男人眼里的王琦瑶,女人眼里的王琦瑶,千千万万个王琦瑶,你来我往四十年之间,匆匆忙忙情与爱都成了往事,连亲人都仿佛成了上一辈子的旧事,哪还来得及自顾自的怀念呢,且保住生活这根细小的火苗吧,待它焚之干净了再来想念也不迟,那样的话可就成了真的怀念,不参杂一点其他的事物,可是王琦瑶呢,死亡即又是重生,旧的王琦瑶新的王琦瑶,总是断不了的,我去了你便来,说至死方休,可还偏偏还死不了呢。
张秉良,即是李主任,也是死了的那位第一情人,没交代前因后果只道是再也见不了,就像一卷没有开头结尾的老胶片,故事随即进入正戏便立时结束,干脆利落不纠缠,放在女主角身上是惨了许多,可在读者看来恰是精华之处,省去那些客套与官腔,李主任的直入主题我简直要拍案称绝,四十岁的老男人,什么风情万种没经历过,什么柔软瑰丽没尝试过,偏这个王琦瑶,小门小户却知分懂寸,她用自己微小的触角吸附着高大体贴的他,爱即是轰轰烈烈不留余地,这别,也是个决绝没有后路的直接去个阴阳。后来的康明逊和萨沙也无法盖过张秉良的,康明逊留给王琦瑶一个孩子,自己却离开了,不过倒也算是贯穿了王琦瑶的后半生,让她没法子忘,不知这算不算另一种变相的记得,虽然我们都知道,正是因为这个孩子,她们俩才至于分开的那么匆忙诀别的那么不甘,什么狗屁不得已要不起,康明逊这个没有担当的浑犊子,让我看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掐断他的脖子,甚至他连萨沙都不如,可他竟然也任着王琦瑶拿萨沙当顶替,自己倒一番好走,心里还念叨着,以后再也不会回来了再也不会回来了,就这样的人也配王琦瑶替他守着名节也配萨沙替他担着罪孽?
再后来的老克腊和长脚我都不想提,其实是不屑提,看到后面就愈发的悲凉起来,同女儿关系浅薄,再是女儿出国,这偌大的上海又成了她一个人的上海,新时代扑面而来,她一方面忙着应付新时尚,一方面又周旋于那个年轻男人的心中,与孤独相争,与命运顽抗。可王琦瑶的门槛像是沾了什么诅咒似的,所有踏过此门的男人最终都落得永不回头的下场,这下场是真对的王琦瑶,这下场便是王琦瑶又成了与孤独为伴的凄凉人,甚至连程先生亦然,人有的时候是真有些贱性的,不承认也不行,程先生甘愿为王琦瑶不娶不爱,几十年孤身一人,多少年后再见到王琦瑶仍是一副痴心满肠,肝脑涂地的景象,可是王琦瑶呢,她不是不敢动,不是不动情,她恨命运不济,但她也认了,她低头了,她屈服了,她愿意跟着程先生踏踏实实过日子了,可他却抽身了,走了,说是再也不回来了,那个守了无数个日夜的温情梦,醒了成真了,自己却不敢认了,这是何等的滑稽又是何等的无可奈何。
四十年来风华梦,梦却别故乡,谈笑何曾念旧恩,恩故情去梦不成,渐行渐远渐无书,长情长恨哭长歌。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