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如果你此时业务繁忙,你好这篇文章不用看了,看懂需要花时间;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耐心,那么不用继续下去了,它比较冗长;如果你想获得人生之宝,或许也不用看了,此文仅为小女子兴来之笔。
此三点仅作提醒,别无他意。
如果我的20岁足够的勇敢,我便不会去设想30岁的遥远。
——序
设想的曾经与未来,不变的依旧不变
我期待的雨,还没有在白天下下来。其实应该说不上期待,也并不喜欢在这样的氛围里雨中漫步,玩一下孤独的浪漫,却只是记忆里的一种习惯和既往认定已久的规律。也许我们都会这样去设想。于是有人起了个大早出门踏青烧烤,也不忘提醒自己:带上一把伞吧,就算这次老天意外的闹干旱,也可以拿来遮挡太阳。我不怀疑科学的精准,但自然和生活里,并不是所有的存在都会按照预测的目标完美地运行。就像天气,上午听着广播里吞吐着柔和的声音,可以想象播音员正在用她天使般的笑容鼓动着你,风和日丽,该出门走走;下午可能便是低频的次声波送来的风驰电掣。意外的转换让你质疑,是电视台那帮舆论操纵者太过狡黠,还是新时代的科学探测器不够靠谱。而当你明白,生活如戏,生活不一定如戏的道理时,也许方可释怀。
不知道是谁首先勇敢地提出“时间是一把杀猪刀”这句话的,它流传着,成为人人口中的至理名言。可悲的是,以前我不相信这句话,现在我还是不相信这句话。我的以前,大致可以回归到六年以前,而这种自我的坚信,不知是否会延续到六年之后,或是更久。那时,我生活与感情上的大体境况,是已然与现在迥异的。有很长一段时期,当越来越多的人在我面前,用一种斩钉截铁的口吻告诉我:你的想法很美好,只是很幼稚,没有经历过现实的打磨,你是不会明白现在你确信和坚守的一些东西,在以后都会慢慢离你而去的。我就很好奇:与我对话的你,究竟是走过了多少崎岖的人生路,看破了多少红尘俗世,历经了多少比玄奘西天取经的路途所遭遇的更诡异和骨干的现实,会让尚值年轻的你,累积如此深刻的叹息与绝望?毕竟在我看来,我的20年过得一点也不顺利,但仍然能够在趟过的那条污水沟里,爬起来,继续前行,而比我情况稍稍乐观的你,又为什么不能够在适合的年龄,拥有一些适合的梦与坚守呢?
六年前,我相信总有一种付出,不求回报,不求得到,更无所谓日后索取,六年后的现在,我依旧相信;
六年前,我相信总有一种感情,无关性别,无关贫贱,更无关于人情冷暖,六年后的现在,我依旧相信;
六年前,我相信总有一种缘分,不会迟到,不会早来,也不会茫茫人海彼此擦肩错过,六年后的现在,我依旧相信。
我不懂相对论,但我相信时间与空间的概念是相对的。你认为时间正在弃你而去,滚滚向前,它便在你的格言里留下一道道车轮的印记,犹如伤痕;你认为时间是静止的,那么它能改变的,只是你青春里年轻的容貌,但剥夺不了你心里晶莹持久的梦。
你面含笑意打马而过,我已用镜头将记忆精心捕捉
前不久听朋友讲起一个“故事”,她讲的时候眉尖飞舞而言语稍稍苦楚,对故事中主人翁倾慕敬仰与无奈叹息之情溢于言表。我细细听来,则知这动人的故事,在我这里也不过是故事。换一种说法,我觉得它更趋于真实,而非创作者完全凭空塑造。因为在听到一半的时候,我已猜想出了它的结局与作者精心隐藏在故事前的铺垫。——其实书中编织的那个故事,与真实的我的故事,是何等接近!也许,我们眼中所看到的现实的生活,曾经隐藏了多少看不见的那些足以打动别人,也打动自己的故事。
不知道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感觉自己的记忆大不如从前。记得高中的早自习上,我捧着一本厚厚的《高中文言文全集》坐在人群中一篇一篇地读着,边读就可以轻松地将精妙的词句记上一个大概,有时看到与我关系要好的班上的学习尖子在我前面背诵,我就躲在角落,更加卖力与投入,心里暗自较劲,我一定要超过他,我相信我在语言记忆方面的天赋。可是,这种在我看来值得在以后拿出来炫耀一把的事情,如今却让我有些不知所措。记忆力的非正常倒退,使我经常在跟朋友聊天时,说了前半句,便记不清自己后半句准备表达什么。于是,我想尽着一切的办法来弥补记忆的空缺,或许目前而言最好的方式只有文字,我用文字记录着身边的点滴,记录着脑袋里突然冒出来的奇思妙想,记录着走在路上听着音乐看着春暖花开时的感概,记录着某个人对我的好,记录着他在不经意间许下的承诺,也记录着我一个人的自娱自乐、自我沉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依旧遗漏下了许多,为此,我也常常懊恼,我只能尽力。
想留在记忆里的,不过是希望能留在真实的生活里。被我遗忘的画面有那么多,被我深深刻在记忆里的瞬间也有那么多。或许我不能记住那一夜的全貌,但我不会忘了听你诉说时的心情。我不会忘了毕业那年你我的约定,三年之后我们要以新的面貌重新相遇,而如今期限已过,约定也早已成为冰雪封冻下的传说;我不会忘了初次相识的你,对于新环境的恐惧而对我掏心掏肺,还坚定地说,如果我换了新的校区,你会时常过去看我,而如今,即使我没有搬走,偶尔见面,却也只剩下客气的寒暄和转身而过;我不会忘了你我坐在无人的台阶上,望着武汉难得一遇的璀璨星空,对我说你最不想伤害的人就是我,我不去问为什么,但是后来,直到现在,我不知道内心深处的感觉是受伤还是幸福。我宁愿相信是无声的幸福吧。
太多的过往,太多的停伫与离开,太多的承诺与失落。到最后,我也许什么都忘了,但不会忘记那些唯一的片段和专属于那个时刻的心情。
总有一扇心门为谁敞开,而我挤不进去,你也走不出来
就像茫茫沙漠不是特意为仙人掌提供绿洲,却可以为三毛书写倾城之恋;就像大雁南飞不应只是生命的适应性行为,更是因为遥远的那一方飞翔着年年如旧的等待。总会有一扇心门,你敞开着,进去的不是我,却早已有很多其他的人物与风景。以前我总是固执地以为,只要有缘,只要有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语言,共同畅想的那一片天,便可以携手并肩,去开创共同的未来。现在发现,能够让彼此走得更近的,除了那些“共同”,还需要时间的恰当安排。你打开心扉翘首企盼,我匆匆赶来踏一地绚烂,殊不知你的客已满,容得下的只能是阳光倾泻灿烂,雨露挥洒呢喃。
如果时间早一步,或者晚一步,那么命运的轮轴也许将会发生逆转。但是从来没有如果的如果,没有那么的那么。曾尝试用行动去改变悄悄定下的规则,谁都跨越出那一步,距离就不会那么远了。可未曾意料,我在跨越,你在退后,相隔咫尺,天涯依旧。只因那些时间之上的荒漠,荒芜着前世和今生的错过。
他不是你故事的主人翁,所以你不用责怪他2到什么都不懂
第一次看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句话,是在朋友寄给我的信件上,并因此而深深铭记,也因此在之后的一些交往中,我常常拿它出来布道。可能是从小缺乏另一种最珍贵的情感,于是我将“友情”看得格外重要,这种重要不是逢人便迎的毫无原则,不是为挽留而挽留的丢失自我。我不需要假装完美,我可以在你认为矫情时继续矫情,在你解读的伤感里继续伤感,在你建构的复杂世界里继续复杂,在你认为的无知里继续无知。你看到的是真真切切的我,却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我。只是,你拿一半当作全部,你拿常规的推测当作合理的架构。没关系,如果你在我的世界里足够重要,我会努力让你看到更完整的自己,当然也包括缺点。生活不用遮遮掩掩,总有一天,我们会像被审问的罪人,在背负的十字架前,将内心的苦与痛袒露无遗。如果那时,你我之间依旧能如昨日般真诚与要好,那么以后的路,注定是我们一起去走。
以前对某人说过一句话:你只是希望有人懂,却从来没有给别人懂你的机会。说完后自我觉得占理,但经过了这么长时间后,似乎是有了一些改变的想法。比较认同刘同在书里的那段话:一个了解你的人根本不会问你这样的问题,而你不会给真正了解你的人问这个问题的机会。有心与无心,就在那细微的变化之间。有时沉默,不是耍酷,不是假装矜持,不是标榜自己的特立独行,只是疲于对无谓的人作无谓的解释。而有时我唾沫横飞跟你讲明来龙去脉,不过是期望下一次的这个时候,我的一个眼神,便能给你勾勒出属于我们的天空海阔。
你烟雨暮中行色匆匆,我枯风古韵且听风吟
我依稀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并开始自己的尝试。那时候在多数理科老师眼中,我大概是一个生活上文文静静但对知识会刨根究底的好学生,而语文老师里确有一位是认定了我比较死脑经、倔得不行的不安分的女孩子。只因为我从不按照她的意愿去写一些经典的“八股文”(“八股文”是那时我个人对老师限定的作文的题材与内容的称呼)。当然那时候,我是既没达到老师的期望,也常使自己失望,失望的根源是我的考试作文常被老师给很高的分数,但老师从未让我在校刊上发表过,临毕业一篇都没有。好在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故事里有一个永远存留的“美好”记忆。就是那时候在上交的周记里,老师给我的评语十分诚恳,其中有三句话,我大概永远难忘:李星,你知道吗,从老师看你的第一眼起,就觉得你身上一定有很多的故事。。。(呵呵,对于这点我一直引以为“奇”,好奇三年后的大一,竟有人对我说同样的话。)还有二句话——其实只是两个词——“小品文”,“杂文”。那时候我还不清楚何为小品文,何为杂文,只是老师这样下了评论,我也就理直气壮地接受了,便想着以后写出真正这样的文章来,供自己愉悦。
现在繁忙之中,常常也会按捺不住想读和想写的冲动。然而对于“被规定”的或存在着利害关系的东西,大脑里却又总存在着一片盲区。不愿去勉强自己做意义上无关痛痒的事情,既没热情也缺乏思维,除非某人能够给一点动力。是的,我从不愿做违心的事情,这会让我深夜醒来难以入睡。于是在这些可以挥霍的时光里,我肆意挥霍着无悔的青春。也许在以后的某个时候,我会突然觉得走过的路留有遗憾,但哪能事事完美呢?我想,最大的遗憾,也不过那四个字吧,健康与爱情。
突然想感谢身边的好些人:谢谢你们经常给我的提醒,提醒我善待自己。 只是你们常常为我熬至深夜而叹息,叹息本该轻松的大学生活却被我过得如此繁忙与压抑。而我只能唯唯诺诺着默认,默认后继续解释,其实一切都好。 是的,一切都好! 至少在我看来,你假期出游玩得痛痛快快是一种放松,我闲时徘徊于校园深处,听几首曲子,思一个人,念一段情,也是一种随性随意的放松;你KTV一整夜嗓子枯燥眼色朦胧是一种消遣,我沉浸书海古乐环绕欲罢不能亦是一种消遣。不可否认有时也会因深陷思念或略感孤独的苦海而难以自拔,但也总能在眼睛肿胀的第二天开始全新的旅程。这被我自己称为快乐的“阿Q精神”。
在大学里,有幸得到几位恩师的评点,听起来都是让我在回想的时候都会百感交集、眼闪泪花的话。其中有一位老师的评语尤其不同——这位同学看起来有点小资情调。老师说时特意强调“小资”二字,这是看着我上交的摄影作品时说的。他说时无心,我听得有意。当时心里略感纳闷:什么叫小资情调呢?(嗯,这也是一种很大的无知。。。)于是回宿舍百度,才稍稍释怀,这不是在损我。只是不明白没有经济基础作后盾的我,如何堪称得上“资”?唯有一点扯不上的形似,应该就是总能在平淡与苦难中,找寻生活的另一种美吧。
爱的最高境界是等待!
有些事情在经历的当时,让人柔肠寸断,心绪翻涌,可是风风雨雨过后,可能连摔在岁月背后的碎片,都被风吹拂得无影无踪。如同我用了2天的时间看完了一本书,这期间免了早餐,免了晚餐,免了各种浪费时间与精力的事情,就简简单单地啃着那些触碰心弦的文字,在别人的故事里,像电影一般地回忆着自己的故事。读到情投意合处,便对作者肃然起敬,相见恨晚与觅得知己的心情油然而生。然而往往合上书本之后,我也记不清究竟有哪些话、哪些瞬间让自己产生了共鸣。其实,书,站在一个狭小的角度而言,更多的用途或许是帮助读者扩宽思考问题的视野,让思想与灵魂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话,回归真实的自我吧。
我记下的完整的一句话,其实也是我对自己说过无数次的话:爱的最高境界,不是索取,而是静默的等待。读罢,眼角湿润。几天前,因为众人的一票否决,我将自己写的剧本抛到了千里之外,大体原因是,故事过于平淡。这也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当时仍有不解,为什么那样纯粹的情感,在一致的否定中,不过像是口味平淡的素面,连调料也称不上。于是,我开始质疑,质疑它存在的合理性,质疑我一直以来的坚持是不是也是一个空白的笑话。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谁不愿意仰仗他人的力量更上层楼?谁不愿意少付出、多收获?还有多少少男少女能够说我为了爱情、放弃面包?又有多少个少女正在想象着能够成为《蜗居》里的郭海藻、童话里的小凤姐?可是,真的是谁都愿意吗?谁都把这种思想上的依赖当作理所当然吗?我现在给自己的答案,不是。
等待,是一种万般无奈的抉择,一种独自承受的煎熬,一种饱含期待的憧憬,一种默默靠近的坦然。是一个人的自言自语,一个人的不离不弃。
再次回忆起当时编写的那些话:
青春的星光里/洋溢着简单至纯的爱/充盈着挥之不去的梦/然而不是所有的爱/都能够说出口/也不是所有的梦/都能有机会等候/我们曾在青春里/执著着各自的追求/没有为梦烦扰/不必为爱强求/但求时光/能在你我背后/伫立成永远无悔的守候
一笑而过
以前兼职时,有人问我:为什么你对每一个顾客都面带微笑,没有顾客时,你还是微笑?我笑而不语。其实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都挺想反问 :我不笑难道去哭吗? 这听起来比较矫情,至少不笑、不哭,还可以面无表情嘛。可是我应该做不到,我和顾客没有仇,我对生活没有恨,为何要整天一脸愁容,苦了自己,也难为了他人。
这是工作,生活亦该如此。 以前我的QQ名被朋友莫名其妙地改了,我知道他想表达的寓意,于是我从没有打算再改回去。也是从那个时候,我开始学会笑对生活,笑对自己。
“笑”与“泪”不是一对反义词。就如同有的人习惯从我的文字里来断定我所处的状态甚至我这个人,但文字的背后有多少的辛酸与领悟,也许没多少人清楚。于是我也尝试在解释中改变,所幸的是,从未在改变中弄丢自己。
拿起与放下,纠缠与释怀,刻骨与忘却,不过是转身间的一笑而过。
二十岁的青春,尚好。有梦就勇敢去追,哪怕只是一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