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说了个关于追求和良心的故事,流溢四处的心思绵密悠长。
有理性的之光照亮人心最幽深处的风景。
还没有力量来深刻地分析《浮士德》的精神抑或是明明澈澈地读懂《悲惨世界》,所存在的瞬间感受显得那么肤浅。基本上是不喜欢看外国文学的人,因为不喜欢中文译者的某些风格,总觉得翻译过后的文字,像隔在玻璃后面的花朵,闻不到它在风中轻轻飘散的气息。独特的气味,无法被视觉涵盖。
现在却有了截然不同的想法,纵使有千百个译者,但是故事传达的精神终究只有一个。
浮士德说: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够作自由和精神的享受。
不自禁感慨:也许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目标而在于追求的过程,所有的目标都不能让我们真正满足。
追求知识,他满腹经纶,却于事无补;追求爱情,爱情被保守思想和封建礼法扼杀;追求政治,为封建王朝服务,却因爱上海伦而葬送自己的前程;追求艺术,追求古典美,也以幻灭告终;追求理想社会,围海造地,建造人间乐园,却在呐喊中倒地而死。
也许幸福,从来都是我们的主观感受。没有一把尺,可以度量它的长短;没有一把秤,能够称量它的轻重。也许它从来都是我们永远无法触摸与计算的秘密。
雨果说:上帝永远存在人的心里,这是真正的良心,它不为虚设的良心所左右,它禁止火星熄灭,它命令光要记住太阳,当心灵遇到虚设的绝对时,它指示心灵要真正的绝对,人心必胜,人心不灭,这一光辉的现象,可能是我们内心最壮丽的奇迹。
无论是读书还是写字,如若不曾潸然泪下,那么文字或是人,一定是哪一方面出了错。仅仅把《悲惨世界》看成描写世界的“悲惨”并不贴切,雨果心心念念的是“人心必胜,人心不灭”,刻意描写的是善良和爱如何被唤醒与传递的过程。
我于是希望成为清水般的女孩子,努力做一个纯粹的,做一个仁爱的人。好好地生活,做敦厚纯良的人,不厮混这难得的人生。
读书有读后感,看电影有观后感,听课有课感。许多的后感,在我们的生命里堆积,好像不能背弃的回忆。要在过后,才来感想。
无风的天气,万物明净,心如晶亮的水晶,在阳光里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