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抽空在网上又看了一遍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网页的字体太小了,看的眼睛很痛),虽然心态不似年少时看这本书那般怡静、容易投入,却也依旧被这部除小仲马的《茶花女》之外最喜爱的著作,深深感染着。思绪久久难以从作品中挣脱出来......
《呼啸山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之妹,安妮·勃朗特之姐。出生于贫苦的牧师之家,曾在生活条件恶劣的寄宿学校求学,也曾随姐姐去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学习法语、德语和法国文学,准备将来自办学校,但未如愿。艾米莉性格内向,娴静文雅,从童年时代起就酷爱写诗。1846年,她们三姐妹曾自费出过一本诗集。《呼啸山庄》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发表于1847年12月。她们三姐妹的三部小说——夏洛蒂的《简·爱》、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和小妹妹安妮的《艾格尼斯·格雷》是同一年问世的。除《呼啸山庄》外,艾米莉还创作了193首诗,被认为是英国一位天才的女作家。
《呼啸山庄》讲述了一个爱情与复仇的离奇故事,讲诉了呼啸山庄的恩萧家族和画眉山庄的林顿家族之间的恩怨情仇。19世纪,在英国约克郡一个阴沉的荒原边上,名叫希斯克利夫的一个吉普赛男孩,被迪恩先生带到咆哮山庄。他得到主人之女凯西的钟爱,凯西在爱的同时,又无法拒绝自己想过优裕生活的愿望,而能提供这种生活条件的,却是邻居艾德加·林顿。希斯克利夫无意中得知后,悄然离去,凯西在愁苦心情中嫁给了林顿。
几年后希斯克利夫风度翩翩地回来了,林顿的妹妹伊贝拉爱上了他,他买下了咆哮山庄,他与伊莎贝拉结婚以后,希斯克利夫的冷淡无情使伊莎贝拉很快枯萎掉谢,凯西也因为悲伤过度而濒临死亡。希斯克利夫在凯西弥留之际来到她身边,把她抱到窗前姚望那方岩石——童年时代那曾是他们的“城堡”凯西说她等待着,总有一天他们会团圆,然后死去。
希斯克利夫心神错乱,在哀悼凯、期待死亡中捱过了20年。他对周围一切人都极端轻蔑、百般折磨,直到凯西的幽灵在一个严冬的雪夜把他召唤到他们最喜爱的荒原上某个地方,在死亡中重新聚会……
《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这两个主要人物在世界文学上给广大读者留下了难忘的深刻印象;他们那种不为世俗所压服、忠贞不渝的爱情也正是对他们所处的被恶势力所操纵的旧时代的一个顽强的反抗,尽管他们的反抗是消极无力的,但他们的爱情在作者的笔下却终于战胜了死亡,达到了升华境界。
《呼啸山庄》曾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勃朗特三姐妹的代表作品,姐姐夏洛蒂的《简爱》,妹妹安妮的《艾格尼斯·格雷》,我却独爱艾米莉的《呼啸山庄》。记得还在读初中的时候就钟爱上这本书,并且不厌其烦的连读了三遍。每次读后都会感受到不同以往的激荡与震撼。今日再次感受了作品细腻的思想感情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再次体会了作品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超强艺术感染力。
虽说作品以爱情情感为主题因素,可从头至尾都没有令我感受爱情丝毫的美好与浪漫,有的只是冷漠的情感,复仇的火焰和与其内心境界相呼应的冷冽、凄然的背景环境。从而也令我联想和体会了作者在那个时代里,虽受到挫折,但却仍具有的宏伟信念的思想挣扎。艾米莉的写作不同于常人的正是这种逆反、抗衡的写作风格,也是她同等心态与思想的抒发。
“我在那温和的天空下面,在这三块墓碑前留连!望着飞蛾在石南丛和兰铃花中扑飞,听着柔风在草间吹动,我纳闷有谁能想象得出在那平静的土地下面的长眠者竟会有并不平静的睡眠。”本文贯穿始终的黯然手笔,令人感觉连微笑的表情都是一种奢侈。唯有结局这一段才让我感到一丝宁静与欣然,仿佛看到了暴风雪过后,天边那抹灿烂的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