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举行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环保竞赛,要求竞赛者把自己如何节约资源,废物利用或者其他环保行为录制成光盘参赛。如今是个环保时代,这方面谁也不甘落后。尤其是在校的小学生,更是热情高涨。要知道,一等奖可以获得2008年奥运会入场券呢。
很快,电视台就接到了许多参赛作品。电视台也负责,说什么也要把最好的选出来,因为这与奥运会有关,只有真正将环保理念落实到行动中的人获得奖品,才有说服力,也才体现这次活动的真正意图。
电视台请了许多专家参与评奖。评奖是在一个大厅里进行的,当场打分。东墙上,宽宽的屏幕,光盘放出来投到屏幕上,清清楚楚,评委就像是看着参赛者进行环保行为呢。
许多环保行为让人感动。有些小学生,买冰糕的时候,发现包装袋是塑料的,在炎热的夏天舔舔嘴唇,走过冰糕箱。有的小学生把只穿过几次还算新的衣服消毒后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有的呢,小手提着竹篮跟妈妈一起去超市,拒绝用不利于环保的塑料袋……
看了大半,相熟的几个评委面面相觑。都很环保,都是好孩子,可是他们的行为大同小异,给谁分高给谁分低呢。这既是考参赛者,也是在考验电视台考验评委们呢。要是评出一等奖让孩子们不服气,那可不好。
评委们就继续打起精神往下看。电视台人员放进最后一个光盘,跟前面的还差不多。评委们没人说话,心里却想,这个一等奖就是投票出来,也并不能服众。
这时,又一名工作人员匆匆走来,跟放光盘的同事低声说了几句,然后面向评委说:这是我们刚刚接到的一个光盘,它邮寄的时候还没有超过我们规定的截止时间,为了公平起见,我们还是播放一下吧。大家点头,就开始播放了。
看着看着,评委们眼前一亮。画面上两个孩子小脸红扑扑的,衣服整整齐齐,每个环节中,他们都在进行着相同的环保行为。譬如,两个孩子在做作业。做着做着,作业本用完了,两个孩子不约而同拿出橡皮,把前面的铅笔字迹用橡皮擦掉,再写。接着他们要洗澡,更让大家吃惊——他们竟然是用毛巾蘸了盆里的水在身上擦几遍就算完成。
评委们大都是上年纪的人,用橡皮擦拭字迹让他们回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引起了他们的共鸣。有的评委就说这个作品好。可有的评委想想说,如今,还有这样的孩子吗?我们小时候在农村,是有过这样的事,可你们看,这两个孩子穿得如此整齐,却做着这样不真实的环保行为,不是作秀吗?有的评委就反击,这怎么会是作秀呢,你看这两个孩子做得多么自然,十几岁的孩子作秀能做到这么真实吗?他们擦橡皮的样子,他们蘸水洗脸的样子,多么让人怜惜,那怎么是作秀做得出来的?
评委们各持己见,可让电视台为难了。后来评委们说,电视台出辆车去实地考察一番就行了。如果是真实的,就一等奖。
电视台果然派了三名工作人员开着车去了。
他们照着作品封面上的地址,好一番打听,越野车跑了好多路,翻过好多岭,终于来到了一所山顶小学。火红的旗帜在校园上空飘扬着,大门口一个牌子上写着:山顶希望小学。
进了校长室,他们才知道,那光盘上拍的画面还不够真实。这里是个水源奇缺、经济及其落后的乡镇。如果不是串亲戚,孩子每天是不洗脸的。要是遇到下雨,孩子们就放假,都在家帮家里接水。那两个洗澡的孩子,这次被选中洗澡,是他们出生以来第一次洗澡。当然,衣服是学校用教学经费买的,买了两套,一个孩子一套,这样穿着,做成光盘也不至于太寒酸。摄影机和光盘呢,是今年来援教的一名大学生回家带来的。那是人家自家的东西,没跟学校收费。
电视台的三个同志说,这下两个孩子好了,一定会拿到一等奖的。到时候,他们可以到北京开眼界了。校长笑笑说,我们当初没想到得奖,就是觉得水太珍贵了,通过这个办法提醒大家节约资源,尤其节约水源。
参访结束,天已经黑下来。走夜路不安全,电视台工作人员就住下了。谁知夜里,那两个孩子的父母来了,说,我们不要那一等奖了,我们要纪念奖吧。纪念奖是一个背背佳书包。
电视台的同志就乐了,还有不要一等奖要末等奖的,要知道,一等奖两名是奥运会入场券,二等奖五名是名牌滑冰鞋,三等奖才是背背佳书包呢。
家长说,可我们去北京,谁陪他们去呢。就是有人陪着去了,哪有那么多钱?路费来回就要1000元,是一家人一年的收入呢。还有那滑冰鞋,是个啥玩意,是不是冬天滑冰用的?我们这里水都没有,哪有冰可滑呢。还是书包实惠,起码孩子能用上一回真正的书包了,他们放书,都是用高粱秸编的篮子呢。
这下大家傻眼了。难道这一等奖还出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