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是近代革命义士,1911年4月27日与黄兴等革命者一道发动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许多革命人士在这次起义中牺牲,而林觉民也是在这次起义中被清军俘虏,最后英勇就义。后世人将这批烈士,统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林觉民牺牲的时候,年仅二十四岁,实在年轻。林觉民被后世所熟知,完全因为他的两封遗书,分别写给他的父亲和妻子的《禀父书》、《与妻书》。特别是林觉民的《与妻书》,句句真切,字字泣血,读来令人哀痛不已。在这份遗书中,他向自己的妻子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会选择参加起义,表示了对自己妻子的不舍之情,以及为国捐躯,慷慨就义的崇高爱国情怀,让人钦佩不已。
林觉民所书的《与妻书》中,提到了他的后代。《与妻书》的第六段言:“吾今死无馀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在这段中,表明林觉民去世之时,已经有了两个子嗣。一个是长子林依新,当时已经五岁。另一个则还在妻子的腹中,林觉民去世之后成为遗腹子。这个遗腹子,也就是“腹中之物”是林觉民的第二个儿子—林仲新。
林依新没有像他的父亲林觉民期望的那样长大成人,继承父亲的遗志。很遗憾的是,他在九岁的时候就夭折而亡。
二子林仲新后来由祖父带大,民国政府成立之后,生活支出与学费多由民国政府承担。林仲新后来考中上海光华大学,大学毕业之后跟随林觉民旧交林森在政府中做事。在国民政府中当过科长、局长等。
解放后新中国成立,林觉民在福建漳州定居。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为成分问题,曾经受到过一些磨难,好在平安的度过了文革,后来还曾任福建省漳州市粮食局副局长。
公元1983年,林仲新因病去世。林觉民的遗书《与妻书》一直保留在林仲新手中,后来林仲新将遗书捐献给福建博物馆。林仲新一生娶过两位太太,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林天立,两个女儿林兰和林婷。
林觉民的妻子,也就是《与妻书》的主角名叫陈意映。林觉民和陈意映属于封建包办婚姻,两人奉父命成亲。这一点并不影响两人之间的感情,他们先婚后爱,感情深厚,曾经渡过了非常幸福的日子。林觉民的《与妻书》中就回忆了当初两人婚后的甜蜜时光,甚至还曾讲过两人到底谁先死的问题。
正是因为对妻子的炽热情感,才有这封可以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袁枚的《祭妹文》情感并列的《与妻书》。正如他在遗书中所写的那样:“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而妻子陈意映在听闻林觉民去世之后的消息之时,悲痛欲绝,想要自杀追随林觉民而去。还是林觉民的双亲跪在地上,恳求他念在孩子尚且年幼,腹中尚有一子,两个孩子都需要母亲照料,才使得陈意映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尽管如此,在林觉民去世之后,陈意映最终还是因为思念林觉民过度,终日郁郁寡欢而病死。
许多人曾经发问,到底是什么让林觉民舍弃自己挚爱的妻子,抛弃自己年迈的双亲和稚嫩的孩子,选择就义?《与妻书》的第五段是最好的解释:“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重圆?则较死为尤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林觉民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