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是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有人说:“雾是地面上的云,云是天上的雾。”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云和雾都是由于空气中的水汽受冷后凝结形成的,只不过它们出现的位置不同—云在天空出现,雾却笼罩在地面上而已。 雾与未来天气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看雾知天的经验,还流传着许多有关雾的民谚。 春夏之交时有“黄梅有雾,摇船不问路”之说,夏雾则有“夏雾雨”的说法。 “雾大不见人,大胆洗衣裳”,说的是冬雾。秋雾和冬雾的说法相似:“满地大雾盖,当天日头来。” 这些民谚说的是:春夏两季雾,往往是阴雨天气的预兆;而秋雾冬雾洽哈相反,预示天气将晴好。 这是为什么呢? 有时候低层的水汽含量较多时,常因夜间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形成了雾,这在气象学上称为辐射雾。这种雾是在天气较为稳定晴好的情况下形成的。待到太阳出来后,温度升高了,雾也就自然消失,因而有“清晨浓雾重,天气必久晴”,“雾里日头,晒破石头”,“早上地罩雾,尽管晒稻谷”等民谚。辐射雾“十雾九晴”的说法因此而得。 秋冬季节,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后,随着界气转晴和太阳的照射,空气中水汽总量逐渐增多,容易形成辐射雾。因此,秋冬季节往往出现辐射雾,未来几天也一定是好天气。 春夏季节的雾则不同,往往是来自海上的暖湿空气流到冷的地面,下层空气受地面影响变冷,水汽凝结成雾,这在气象学上称为‘平流雾。这种雾都是在暖湿空气自海上侵人大陆,天气变化的情况下形成的。这些暖湿空气与大陆上的干冷空气相遇,就会造成阴雨,所以春雾夏雾预示天气阴雨。 因此,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季节的不同,看雾知天。秋冬季常常出现辐射雾,春夏季往往出现平流雾,前者预示天气晴好,后者预示天气阴雨。但对于丰富多彩的看雾知天的认识,我们绝不能生搬硬套,因为同季节也未必同雾。 要准确地知天,必须看雾出现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晨雾预示着天晴;白天、晚上有雾,未来将有绵绵阴雨。因为前者是辐射雾,后者多是平流雾。民谚说得好:“早雾晴,晚雾阴,晚雾不收,细雨淋淋。” 要准确地知天,必须看清雾前是什么天气。俗话说:“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这是因为天气久晴,空气中所含水分较少,尽管夜间降温,一般不会产生大雾,如果突然出大雾,很可能是因为暖湿空气侵人,形成平流雾,预示天气将转阴雨。相反,雨后,空气中水分很充沛,但由于云层覆盖,就像给大地盖上了一层棉被,地热不易散发,晚上地面降温不显著,也不易形成雾。若第二天清晨出现大雾,这是典型的辐射雾,那是因为夜间空中云层裂开,致使地面降温强烈,造成大雾,天气将晴。 要准确地知天,还必须看雾的浓度。辐射雾是地表空气中水汽凝结而成,因此比较清淡,可透过雾层见蓝天;而平流雾则由于大范围的暖湿空气受冷形成,看上去比较浓重,所以人们得出结论: “雾气小,天晴好;雾气浓,有大风;雾气重,大雨凶;雾气轻,隔天晴。” 要准确地知天,还必须看雾的颜色。辐射雾因为比较稀薄,看来犹如一层乳白色的轻纱;平流雾比较浓重,而且在它的上空常常伴随有云层,不透阳光,看起来就显得灰暗。“白茫茫雾晴,灰沉沉雾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要准确知天,同时必须看雾持续的长短。辐射雾是由于空气受冷,水汽凝结而成,所以白天温度一升高,就烟消雾散,天气晴好,反之,“雾不散,就是雨”。雾生成后到了白天还不散,往往说明将阴雨,因此民谚还说:“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
雾虽千变万化,但究其本质,则不外乎辐射雾、平流雾两种,只要我们抓住这种天气现象的本质,多方面观察分析就能做到看雾知天,从而能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