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荷一袱被,手挟一油伞”,而“足踏天下半”,他常常行游跋涉百余里,有时数万里,无论多么疲劳,多么艰苦,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他先后写了200多万字的游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地理考察记录;他曾多次遇盗,绝粮,但他却一次次地死里逃生,仍然执着地从事他的旅行事业……他就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 幼年的徐霞客十分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在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便埋头专心攻读和研究前人的地理学著作。在攻读中,他发现前人著述的内容,很多是历代沿袭,转抄自较早的地理学著作,有的地理著作记述错了,也被照抄照搬,以讹传讹。于是,二十二岁的他,在母亲的鼓励下,便独自踏上了出游之旅。 徐霞客的游历,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他像古代文人骚客一样,为了寄情山水,排遣孤独与郁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解除疑惑,获得真知,才是他游历的真正目的。 在游历时,他坚持把当天的见闻记录下来。他总共先后经过19个省,用时30多年,他一生都在旅行中度过,他在岩溶地貌,水文地理等多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位千古奇人徐霞客,在游历了如此之多的山河后,写下了八十万字的旅游日记,经好友整理,终于完成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他只是一名布衣知识分子,但他找出了金沙江是长江的发源,他经过亲身考察,找出了“程愈迫则流愈急”是宁洋溪的水流比建溪快的原因。如果徐霞客也跟他人一样,沿袭,转抄前人的著作内容,那么,中国的地理研究道路将走多少弯路,又有多少事实将被掩盖。 明代奇人徐霞客用他的三十年如一的游历故事,用他的那部奇书《徐霞客游记》,诠释了知行合一的求学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