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如图1,点C、B分别为抛物线C1:y1=x2+1,抛物线C2:y2=a2x2+b2x+c2的顶点.分别过点B、C作x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C1、C2于点A、D,且AB=BD. 小题1:求点A的坐标: 小题2:如图2,若将抛物线C1:“y1=x2+1”改为抛物线“y1=2x2+b1x+c1”.其他条件不变,求CD的长和a2的值; 小题3:如图2,若将抛物线C1:“y1=x2+1”改为抛物线“y1=4x2+b1x+c1”,其他条件不变,求b1+b2的值 2 (直接写结果). |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如图,连接AC、BC,设直线AB交y轴于点E, ∵AB∥x轴,CD∥x轴,C、B为抛物线C1、C2的顶点, ∴AC=BC,BC=BD, ∵AB=BD, ∴AC=BC=AB, ∴△ABC是等边三角形, ∴∠ACE=30°, 设AE=m, 则CE=AE=m, ∵y1=x2+1, ∴点C的坐标为(0,1), ∴点A的坐标为(﹣m,1+m), ∵点A在抛物线C1上, ∴(﹣m)2+1=1+m, 整理得m2﹣m=0, 解得m1=,m2=0(舍去), ∴点A的坐标为(﹣,4);(3分) 小题2:如图2,连接AC、BC,过点C作CE⊥AB于点E, 设抛物线y1=2x2+b1x+c1=2(x﹣h1)2+k1, ∴点C的坐标为(h1,k1), 设AE=m, ∴CE=m, ∴点A的坐标为(h1﹣m,k1+m), ∵点A在抛物线y1=2(x﹣h1)2+k1上, ∴2(h1﹣m﹣h1)2+k1=k1+m, 整理得,2m2=m, 解得m1=,m2=0(舍去), 由(1)同理可得,CD=BD=BC=AB, ∵AB=2AE=, ∴CD=, 即CD的长为, 根据题意得,CE=BC=×=, ∴点B的坐标为(h1+,k1+), 又∵点B是抛物线C2的顶点, ∴y2=a2(x﹣h1﹣)2+k1+, ∵抛物线C2过点C(h1,k1), ∴a2(h1﹣h1﹣)2+k1+=k1, 整理得a2=﹣, 解得a2=﹣2, 即a2的值为﹣2;(3分) 小题3:根据(2)的结论,a2=﹣a1, CD=﹣﹣(﹣)=+=, 根据(1)(2)的求解,CD=2×, ∴b1+b2=2.(4分)
|
(1)连接AC、BC,根据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可得AC=BC,BC=BD,再根据已知条件AB=BD,可以证明得到△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E=30°,然后设AE=m,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E的长,再根据抛物线C1:y1=x2+1求出点C的坐标,从而表示出点A的坐标,然后把点A的坐标代入抛物线C1的解析式,然后解关于m的一元二次方程求出m的值,代入即可得到点A的坐标; (2)过点C作CE⊥AB于点E,设抛物线y1=2x2+b1x+c1=2(x﹣h1)2+k1,然后表示出C的坐标,再设AE=m,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E的长度,从而得到点A的坐标,把点A的坐标代入抛物线C1,整理后解关于m的一元二次方程,再根据(1)的结论即可求出CD的长;根据CD的长求出CE的长度,然后表示出点B的坐标,根据点B在是抛物线C2的顶点,从而得到抛物线C2的顶点式解析式,然后根据点C在抛物线C2上,把点C的坐标代入抛物线C2的解析式,整理求解即可得到a2的值; (3)根据(1)(2)的结论可知,a2=﹣a1,然后利用两抛物线的对称轴表示出CD的长度,再根据(1)(2)的求解过程可得CD=2×,然后代入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1,点C、B分别为抛物线C1:y1=x2+1,抛物线C2:y2=a2x2+b2x+c2..”主要考查你对 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二次函数的应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二次函数的应用
考点名称:二次函数的定义 考点名称:二次函数的图像 考点名称:二次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考点名称: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二次函数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