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you like watching TV? Do you know the 31(A family with kids) (家有儿女)? Did you see it? Many people 32it. Do you like this. sitcom? I like it very much-七年级英语
1. 寻找主干:
根据英语中五种基本句型结构,把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等主要成分找出来,其他成分如定语、状语、补语等则易于理解。找到了句子主干,句子的意思至少明白了一半。
2. 剔除从句:
在一个长句中可能会出现若干个从句,在理解时,如果把各个从句剔除出来单独理解,然后把大意拼凑起来,整个长句的意思就会明白六、七分。
3. 辨别分句:
一个长句如果是由几个并列、转折、递进、对比关系的分句组成,句中往往有表示这些分句关系的连接词,只要能弄清楚分句和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把各层分句的意思加以连贯,整个长句的句意基本上能跃然脑中。
4. 寻找关键词:
如果一个句子看完,一点句意的感觉也没有,下下策就是抓住句中的关键词,通过关键词大体弄懂这个长句的意思。
考点名称:新闻报道类阅读
- 报刊阅读应逐步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新闻报道强调遵循5个W和1个H的原则,学生在阅读时也要抓住这一点去理解。
- 新闻报道类阅读的注意事项:
1. 品味新闻的标题,联系平时所积累的知识,为了解材料大意作铺垫。
2. 了解新闻报道的特殊规律,其内容和多含何人、何地、何事、何时等,阅读时要抓住新闻的这一主要特点去理解判断。
3. 要注意文中以黑体、大写、下划线等方式加以提示的文字,因为这很有可能是材料的核心或至少是一部分内容的概括。
新闻报道类阅读答题技巧:
1.审视标题,抓住中心<?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试题中有的文章有标题,有的没有,拟题人是有所考虑的。标题是文章主题的高度凝聚。
它能给我们启发和想象,想象文章的内容和走向。这样做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能提高做题的效率。2.浏览全文,掌握全貌
如果时间紧,至少要快速通读全文,尤其是首两段。再把标题和文章内容结合起来,这样全文的梗概便一目了然了。
3.细读题目,抓住要点
对整篇短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要马上看短文后的问题,带着问题去选择或判断答案。要确定所需查找的信息范围,并注意所查找信息的特点。例如:
如果问题或选项涉及到人名、地名,就应该找首字母大写的单词;如果问题或选项涉及时间、日期、数字,就应该寻找具体的数据。
另外还要注意试题难易,应暂时绕开那些少数较难的题目,先做最有把握、最熟悉的题目,也就是该类题可以直接或间接从文章中找到的。
而对于那些要通过对文章归纳判断、逻辑推理的题目,需要再对全文快速阅读,仔细分析思考,反复比较、推敲选出正确答案。
若文章短可先读短文,后看文后题目;如果文章太长,你可以先把文章后面的问题看一遍,带着问题去看文章。这样可以帮助你去掉杂念,提高阅读速度和解题的正确性。
要善于找关键句,特别要注意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头一句话,往往就是关键句,可以帮助你掌握文章的全貌,理解文章的主题。
此外,还应该细读文章,因为有时的试题是考细节。可以边读边用铅笔做点标记,把有关的画出来。凡逢人物就圈起来,看完一数,有几个圈就是几个人,一目了然。4.细读文章,掌握细节
这次应细品,不可一晃而过。可边读边用铅笔做些记录,把有关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起因(即五个W:who, what, when, where, why)划出来。
经过这样的处理,你对文章的内容和细节便会胸有成竹,对事态的发生、发展和解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5.理解大意,初选答案
一般短文都设有五个题目,对那些表层理解的题目可以断然选定。
对那些深层理解的题目,应再查阅原文,但决不是简单重读,应找出依据,把所答案代入文中,再确定正误。
在确定答案时,对文章和题中的词语应结合上下文思考其确切意思,切忌望文生义,作出错误的判断。6.复读全文,核对答案
要用全文的主题思想统率各思考题,研究其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关系,并依次审核那些未获解答的题,对照题目,推测判断,确保理解无误。
7.瞻前顾后,首尾突破
对一具体问题不要局限于一词一事,而应从短文整体考虑,从主线向外扩展,打开思路,前后上下对照。这样,可减少“钻牛角尖”和“繁琐分析”。而且,在中考试题中,即使是事实和细节题,也是“围绕或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大多数短文,尤其是新闻报道或议论文的第一段,或每段的第一句,常包含了全文的主要信息或基本观点;
而结尾部分常是结局或结论。寓言或幽默文字的结尾也往往是点晴之笔或值得玩味之处。
因此,抓住首尾往往抓住了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考点名称:科教类阅读
- 科普类的阅读:
科普类的阅读理解包含介绍科学知识、社会知识的短文。阅读这类短文时,要以事实为中心进行思考,抓住事物的特征、用途、相互关系等。
如果是介绍社会现象的文章,要掌握所谈现象的内涵。 - 答题技巧:
1. 加强整体意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的时候可给段落标上序号,并给重要的句子和
关键词做上记号,尤其是各段中心句,为答题提供更快捷更多的信息源。
2. 审清题干,发觉和把握试题中有效的提示性信息,确认命题的角度、阅读范围和答题方式。
3. 定位阅读,强化对应意识。同时要注意原文利用和自我加工相结合。
考点名称:社会现象类阅读
- 社会现象类阅读:
这类文章通过写人记事来揭示文章的主题,显示其社会意义,一般采用顺序或倒叙来叙述。
题目经常是一些细节问题。考查的方面可以是原因和其中引发的思考。阅读这类文章要理清思路。 描述社会现象英语:
安居工程 housing project for low-income families
安居小区 a neighborhood for low-income families
保障妇女就业权利to guarantee women’s right to employment
补发拖欠的离退休人员统筹项目内的养老金 All back pension entitlements have been paid for the retired covered by the overall government plan.
裁定保险赔偿 adjudication of benefits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guarantee of subsistence allowances for urban residents
城镇社会保障体系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urban areas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the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for urban employees
大力推行个人助学信贷 Personal loans to finance education should be vigorously promoted.
待业人员 job seekers
待遇优厚的工作 a well-paid job
单亲家庭 single parent family
定向培训 training for specific posts
独生子女 the only child
对保障方案进行精算评估 Security programs should undergo actuarial review.
对口扶贫 provide poverty alleviation aid to the designated sister regions
福利分房 buy a benefit-oriented apartment from the organization one works with
岗位培训 on-job training
个人自愿计划 voluntary private plans
工伤保险制度the on-job injury insurance system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the wage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matters vital to national well-being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 Programs to help th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challenged deserve our care and support.
关心老龄人 care for senior citizens.
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guarantee of basic cost of living allowances for workers laid off from state-owned enterprises
过温饱生活 live a life at a subsistent level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