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请根据图回答:(1)红色是火炬的主色调,从光学角度看,火炬的主要部分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______.(2)火炬“重985g、长7-物理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光的反射现象/2019-12-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请根据图回答:
(1)红色是火炬的主色调,从光学角度看,火炬的主要部分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______.
(2)火炬“重985g、长72cm”,火炬手手持火炬静止时,应对火炬施加的竖直向上的力约为______N
(3)火炬外壳使用到金属材料铝,这主要是因为______.
A.铝的导热性差    B.铝的磁性强
C.铝的导电性好    D.铝的密度小
(4)火炬使用的燃料是丙烷.采用______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要______热量.丙烷燃烧时,______能转化为内能.
(5)火炬的火焰是火炬燃烧室里一定流量的丙烷气体和空气混合燃烧产生的,设计者考虑了不同气候、地理环境条件下火炬都要有旺盛的火焰.那么“祥云”火炬在珠峰传递时比在扬州传递时,应______(调大/调小)火炬燃烧室里空气的进入量.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中档

答案

(1)火炬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只能反射红光,不反射其他色光,所以其原因是:火炬的主要部分反射日光中的红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故答案为:反射红光.
(2)火炬的质量:m=985g=0.985kg,
火炬的重力:G=mg=0.985kg×9.8N/kg=9.653N,
因为火炬静止,所以火炬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则F=G=9.653N;
故答案为:9.653.
(3)火炬手拿着火炬要跑一段距离,所以减轻火炬的质量是主要问题,因此火炬外壳使用金属材料铝,这主要是因为铝的密度小,这样火炬就会轻巧些.
铝是热的良导体,铝不是磁性材料,所以选项A和B的说法都不正确,即使选项A和B的说法正确,但也并不是火炬外壳使用铝的主要原因;铝是导体,导电性好,但火炬外壳使用铝来做,并不是利用铝的导电性好这个特点,因为火炬外壳并不是用来作为导体的,所以选项C不正确.
故选D.
(4)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那么要想在常温下让丙烷从气态变为液态,我们可采取加压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要放出热量.丙烷燃烧时,丙烷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放出;化学.
(5)珠峰上空气稀薄,氧气较少,调大空气的进入量可以保证充足的氧气,从而使丙烷正常燃烧.
故答案为:调大.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请根据图回答..”主要考查你对  光的反射现象,液化现象、方法及其应用,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热传递),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重力的计算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光的反射现象液化现象、方法及其应用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热传递)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重力的计算

考点名称:光的反射现象

  • 光的反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现象:
    桥在水中的倒影、在平面镜前看到镜中的“自己”等。

    光反射图中一点、二角、三线的认识:
    如图所示,要弄清一点(入射点)、二角(反射角、入射角)、三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的涵义。一点:指入射点,用字母O表不。二角:指入射角i和反射角r。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三线:指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法线NO。法线是通过入射点作的垂直于反射面的虚线,这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没有具体的物理含义,但在确定入射角、反射角时法线却是关键。因为反射角和入射角都是指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考点名称:液化现象、方法及其应用

  • 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 特点:
    液化放热。

    液化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当气体的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所有的气体都可以液化,其中温度降到足够低是指气体的温度下降至沸点或沸点以下。小同的气体液化的温度不同。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分离物质。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大多数的气体液化,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煤气以及气体打火机用的燃气,就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们液化的,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们液化,必须同时降低温度才行。

  • 液化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冬天手感到冷时,可向手哈气,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被锅内喷出的水蒸气烫伤比开水还厉害,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过程要放热。浴室通常用管道把高温水蒸气送入浴池,使池中的水温升高是利用液化放热来完成的。

  • “白气”
    1.含义:“白气”不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是看不见的。当水蒸气遇到外界温度较低的空气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例如:冬天,从口中中呼出的“白气”;烧开水时从壶嘴喷出的“白气”;夏天,我们看到冰棒冒的“白气”;冰箱门打开时冒出的“白气”;飞机的白色尾气。

    2.分类:“白气”现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冷物体冒 “白气”;另一类是热物体冒“白气”。尽管它们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但水蒸气的来源却不同。例如: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 (来源于冰棒之外)遇冷液化而成;烧开水时,壶嘴冒 “白气”是从壶中产生的水蒸气(来源于壶内)遇到壶嘴外附近的冷空气液化而成的。切记:共同的特点都是水蒸气要遇冷。

考点名称: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热传递)

  •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条件: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
    (3)热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4)热传递的结果: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持续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
    注意:
    (1)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而不是传递温度,更不是传递某种热的物质。
    (2)热传递是把内能由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不是由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
    说明: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两种方式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注意:做功不一定都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做功是否一定会引起物体内能的改变,这要看物体消耗的能量是否转化为物体的内能。如举高物体时,做功所消耗的能量变成了物体的势能,并未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所以物体的内能就没有改变。

  • 如何区别对物体做功和物体对外做功: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即内能的变化是由于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引起的,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则物体内能减小。
        如向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空气,对筒内空气做了功(图甲)棉花燃烧表明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了,也就是说,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了。在这一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将一根铁丝快速反复弯折数十次,铁丝弯折处就会发热(图乙),表明铁丝弯折处的温度升高.铁丝的内能增大,铁丝内能的增大是由于人对铁丝做了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