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中的光学知识: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八年级物理

  • 颜料的三原色、颜料的混合:
    1.颜料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这三种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能调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2.颜料的混合:颜料与色光不同,颜料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颜料的色彩是颜料所反射的色光,同时吸收了其他的光。颜料不同,所反射的光不同。两种颜料混合后会反射第三种色光,而不是原来两种颜料反射光的混合。所以,颜料的混合原理是:两种颜料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掉了。在印刷行业,就是用红、黄、蓝三种颜料来调出各种色彩,在绘画技术上也是应用红、黄、蓝来调色的。如图所示。口注意各种颜料主要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同时也反射光谱中跟它相邻的色光。
    3.颜料的三原色和色光的三原色不同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2)混合规律也不同。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后为白色,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后为黑色。
    (3)它们的混合原理不同。颜料的混合原理是:两种颜料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掉了。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产生了另一种颜色。

    冷色与暖色:
       不同的色彩搭配,不仅给人美感,而且使人产生联想。如黄、橙、红属于暖鱼,让人想到火与太阳;绿、蓝、紫属于!丝,使人想到草地、水等。

    单色光与复色光:
    1.单色光:一般把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的光称为单色光。
    2.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称为复色光。

    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当太阳光照射到大海上时,蓝光、紫光大部分被散射,且蓝光部分多,所以大海看上去是碧蓝的。

  • 考点名称: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 平面镜成像作图依据原理:
      1.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与物左右相反;(5)成虚像。

      作图规范化要求:
      1.平面镜的反射面和非反射面不能混淆,平面镜的非反射面要画上短斜线。
      2.实际光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要画成实线,并用箭头表示光行进的方向。实物用实线表示。
      3.虚像、法线和光的反向延长线要用虚线表示。
      4.为了表示实物和虚像的对称点,实物和虚像都要标上箭头或字母。
      5.要符合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平面镜成像作图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一种是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与物体之间相对于镜面总是对称的”作图,我们称这种作图方法为对称法;
      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即根据光的传播路线作图,我们称这种作图方法为光路图法。
      例1:一发光点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如图1所示,请作图找出发光点的位置。

      方法一:对称法
      ①将两条反射光线向镜后反向延长(注意:镜后的反向延长线必须用虚线),使之交于S'点;
      ②由S'点向镜面作垂线,使之与镜面交于O点,再由O点向镜前延长到S点,使SO=S'O(注意:发光点与虚像点之间的连线必须用虚线),则S点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如答图1所示)。

      方法二:光路图法
      ①分别由两条反射光线与镜面的交点处向镜面作垂线(即法线)。
      ②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相交得到的点即为发光点(如答图2所示)。
      注意:法线必须用虚线,入射光线必须标出传播方向。

      例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2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分析:本题要求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用对称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若题目没有特别要求根据哪种原理作图,我们也可以用上述两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方法一:对称法
      ①在物体AB上确定两个(或多个)能描述物体形状的点AB(或多个点)。
      ②分别由AB两点(或多个点)向镜面作垂线,并延长至镜后A'B'(或多个点),使镜后各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与镜前各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用虚线连接镜后各对称点即可得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如答图3所示)。
      注意:物点和像点之间的连线必须用虚线,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必须用虚线。若物体有方向,则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也必须标出方向。
      方法二:光路图法
      ①在物体AB上确定两个(或多个)能描述物体形状的点AB(或多个点)。
      ②分别由AB两点向镜面作两条入射光线,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每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③分别将作出的每条反射光线向镜后反向延长并交出A'B'两点(或多个点),用虚线连接A'B'即可得到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如答图4所示)。
      注意:法线、镜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及物体成的像都必须用虚线。若物体有方向,则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也必须标出方向。

    考点名称:球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 凸面镜定义:
      用球面的外侧作反射面的球面镜叫做凸面镜。

      凹面镜定义:
      凹面的抛物面镜,平行光照于其上时,通过其反射而聚在镜面前的焦点上,反射面为凹面,焦点在镜前,当光源在焦点上,所发出的光反射后形成平行光束,也叫凹镜,会聚镜。

    • 凸面镜:
      1. 原理:
          平行光线投射到凸面镜上,反射的光线将成为散开光线,如果顺着反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延伸到凸面镜镜面的后面,可会聚并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面镜的主焦点(F),属虚性焦点   
           从物体的某一点(A)作一与主轴平行的直线为入射光线,入射光线到达球面镜镜面时,发生反射,反射后的方向相反的直线为反射光线,此反射光线必然通过主焦点(F)。
           从物体的同一点(A)通过镜面的曲率中心(C)的连线为副轴,此副轴与上述通过主焦点的反射光线发生相交的点(A′),即为该物体成像之处。

      顶点 镜面的中心点O称为镜的顶点。
      中心 球面的球心C称为镜面中心。
      主轴 连结顶点O与镜面中心的点划线。
      焦点 跟主轴平行的近轴光线射到球面上,反射光线会聚于主轴上一点,这一点称为焦点,用字母F表示。
      焦距 焦点到顶点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f表示。
      作用 凸面镜具有发散作用。

      2. 应用:
          凸面镜应用较为广泛,可用于转弯镜、广角镜等,最为常见的就是倒车镜与哈哈镜,利用了对光发散的原理,可以扩大视野,从而更好地注意到后方车辆的情况。(汤匙的背面就相当于一个凸面镜,而正面凹下去的地方就相当于一个凹面镜)

      凹面镜:
      1. 成像原理:凹面镜的原理是反射成像。

      2. 成像规律: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离镜面越远,像越大。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离镜面越远,像越小。成的实像与物体在同侧,成的虚像与物体在异侧。
            凹镜不仅可以使平行光线汇聚于焦点,还能使焦点发出的光线反射成平行光。

      3. 焦距:
      物体位于凹球面镜球心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位于焦点与球心之间;
      物体位于焦点与球心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位于球心外侧;物体位于焦点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在镜面的另一侧。
      U=f时不成像。 焦距在镜面前圆心后,但不在R/2处。
      但如果入射光线是近轴光线,则可近似认为焦距在R/2处。

      4. 光学特点:
      (1)凹面镜上的反射现象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2)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会聚于焦点处。凹面镜的焦点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因此是实焦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