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3日16时30分09秒,在距地球700万公里远的深空,刻着“中国探月”字样的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飞越4179号小行星.在10.73km/s的相对速度交会时“嫦娥二号”星载监视相机对小-物理

题文

2012年12月13日16时30分09秒,在距地球700万公里远的深空,刻着“中国探月”字样的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飞越4179号小行星.在10.73km/s的相对速度交会时“嫦娥二号”星载监视相机对小行星进行了光学成像.如图所示,关于“嫦娥二号”卫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丙火箭发射升空,这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飞越4179号小行星时,以小行星为参照物,嫦娥二号是运动的
C.“嫦娥二号”在与4179号小行星交会时对小行星进行了光学成像,所成的像是实像
D.“嫦娥二号”在绕月飞行时,不受月球引力的作用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答案

D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2012年12月13日16时30分09秒,在距地球700万公里远的深空,刻着“..”主要考查你对  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参照物及其选择,力作用的相互性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参照物及其选择力作用的相互性

考点名称: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 会聚作用:
    1. 让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到折射光线为会聚光束(如图甲所示),即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 会聚作用是指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而言,是会聚了一些或发散程度减小了一些,如图甲。凸透镜不仅对平行光束有会聚作用,对发散光束也有会聚作用。“会聚作用”并不等于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都是会聚光束。

  • 三条特殊的光线:
    ①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②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
    ③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可用棱镜对光线的偏折作用说明:如图

  •  

  • 光束:
    1.平行光束
    平行光束是指截面积不发生变化的光束。平行光束由平行光线组成,由于太阳离我们非常远,所以太阳光发出的射到地球的光束我们认为是平行光束(如图所示):


    2. 会聚光束
    会聚光束是指光束的截面积不断减小的光束。会聚光束由会聚光线组成(如图所示)。


    3.发散光束
    发散光束是指光束的截面积不断扩大的光束。发散光束由发散光线组成。由一个点光源产生的一束光就是发散光束(如图所示)。

考点名称:参照物及其选择

  • 参照物: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  参照物的选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本着便于研究的原则,选取合适的参照物,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因为以此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都是静止的。

    注意:不要把地面当地球:
         以地球为参照物,实际上是以地心为参照物,以地心为参照物,就是假定地心足不动的,也可以想象观察者是在地心处。以地面为参照物,就是假定地球表面的某一点(不是整个地球表面)是静止不动的,也可以认为观察地点是地球表面的那一点。地面是绕着地球的自转轴做圆周运动的,所以,选择地面还是地球作参照物,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描述是不一样的。

  • 参照物概念的理解:
        参照物的选定是为了研究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所选定的参照物是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有了它作比较再看被研究的物体跟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就比较方便了。因此,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参照物的判断方法:
    方法指南:①要明确研究对象;②明确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哪个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哪个物体相对它的位置没有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

    例1电视剧《西游记》里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逼真场面是这样拍摄的:将站在平台上摆着飞行姿势的演员、演员背后展现的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一起摄入镜头,这时感到演员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演员B.急速飘动的白云
    C.平台D.摄像机

    解析:题中研究的是演员,并且是运动的,结合题意可知,演员只是摆着飞行姿势,它的位置相对于急速飘动的白云发生了变化,故所选的参照物是B。

    答案:B

考点名称:力作用的相互性

  • 力作用的相互性的概念: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这个物体也同时受到来自对方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如图(a),(b)]


    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正确理解力的相互性:
    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主要有以下四点:
    1. 力是物体埘物体的作用;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同时存在;
    3.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物体直接(接触)作用,另一种是物体之间的间接(不接触)作用;
    4.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没有先后之分。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具有以下特点:
    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但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增大,同时减小。
    3.性质相同,如小孩推墙时,对墙的作用力为弹力,则墙对小孩的反作用力也一定是弹力,绝不会是其他性质的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