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物质结构时,使用了“原子”的概念,在研究磁现象时,使用了“磁感线”的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使用了“参照物”的概念,在研究生物结构时,使用了“细胞”的概念.其中是根据-物理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磁感线及其特点/2020-02-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研究物质结构时,使用了“原子”的概念,在研究磁现象时,使用了“磁感线”的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使用了“参照物”的概念,在研究生物结构时,使用了“细胞”的概念.其中是根据客观情况假想但实际不存在的是(  )
A.磁感线 B.原子 C.参照物 D.细胞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答案

A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研究物质结构时,使用了“原子”的概念,在研究磁现象时,使用了“磁..”主要考查你对  磁感线及其特点,分子,原子及其结构,参照物及其选择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磁感线及其特点分子原子及其结构参照物及其选择

考点名称:磁感线及其特点

  • 定义:
    在磁场中画一些曲线,用(虚线或实线表示)使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这一点的磁场方向相同(且磁感线互不交叉),这些曲线叫磁感线。

  • 特点:
    1. 磁力线是人为假象的曲线
    2. 磁力线有无数条
    3. 磁力线是立体的
    4. 所有的磁力线都不交叉
    5. 磁力线的相对疏密表示磁性的相对强弱,即磁力线疏的地方磁性较弱,磁力线密的地方磁性较强
    6. 磁力线总是从N极出发,进入与其最邻近的S极并形成。

  • 常见的磁场:
    1. 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的磁感线:

    相对来讲比较简单,在磁铁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来,进入S极;反之,在内部由S极到N极。

    2. 直线电流周围的磁感线:
    是一些以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这些同心圆都在跟导线垂直的平面上。直线电流的方向和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可用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用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3. 环形电流的磁场
        环形电流磁场的磁感线:是一些围绕环形导线的闭合曲线,在环形导线的中心轴线上,磁感线和环形导线的平面垂直
        环形电流的方向跟中心轴线上的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安培定则来判定: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和环形电流的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线上磁感线的方向。

    4.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通电螺线管磁场的磁感线:和条形磁铁外部的磁感线相似,一端相当于南极,一端相当于北极;内部的磁感线和螺线管的轴线平行,方向由南极指向北极,并和外部的磁感线连接,形成一些环绕电流的闭合曲线
         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和它的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也可用安培定则来判定: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弯曲四指所指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一致,则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的北极(螺线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 理想模型法在描述磁感线时的运用:
       磁感线并不存在,是为了描述磁场而假想引入的。磁感线是假想的物理模型,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这种方法叫“理想模型法”。磁感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方向代表该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密的地方表示磁场强,磁感线疏的地方表示磁场弱。利用这种方法的还有光线的引入。

    例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 “类比法”、“理想模型法”等。下面是初中物理中的几个研究实例: ①研究电流时,把电流比作水流; ②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 ③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物体的质量保持不变; ④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其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②和④
    D.③和④

    解析①采用了类比法,②采用了理想模型法, ③采用了控制变量法,④采用了理想模型法。冈此,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②和④。

    答案C

考点名称:分子

  • 分子:
    (1)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由原子构成
    (3)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通常以10-10m做单位来量度。

  • 分子的基本性质:
    1. 分子很小,分子直径是10-10—10-9m的范围
    2. 分子质量很小
    3. 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
    4. 分子之间有间隔

  • 有关分子问题的理解方法
    明确: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③分子的直径很小,分子用肉眼看不到,凡是肉眼看到的一定不是分子。

    例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
    B.将一块糖进行若干次对分,但要保持其甜味,可分为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C.蛋白质是一种大分子,它的大小大约有几十微米
    D.以上二说法都不对

    解析:分子是人们认识物质微观世界的一道大门,它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分子则由更小的微粒——原子组成,原子还可以再分。因此选项A错,B对:一般分子的数量级是纳米,蛋白质的分子比较大,可以达到几十纳米,lμm=103nm,用微米形容分子显然不合理,因此C选项错。

    答案:B

考点名称:原子及其结构

  • 原子定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原子结构:
    卢瑟福在成功地进行了d粒子的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占很小的体积,但其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太阳运动一样。20世纪初,科学家们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相继发现了原子核可以释放出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由此知道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所以原子的组成可表示为:

    原子核相对原子来说,体积很小,但质量却很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
    质子的质量为:1.6726×10-27kg
    中子的质量为:1.6749×10-27kg

  • 原子结构:
    (1)原子核带正电,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所带的电荷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的电荷量都为e: 1.6×10-19C。

    (3)整个原子通常呈电中性,原子核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的负电荷数相等。

    (4)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有束缚作用。

  • 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