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设计两种原理不同的方案,比较牛奶和豆浆的密度大小(写出原理和方法).-物理
题文
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设计两种原理不同的方案,比较牛奶和豆浆的密度大小(写出原理和方法). |
答案
方案一:原理:分别测量牛奶、豆浆的质量和体积,根据ρ=
方法:(1)将牛奶倒入烧杯中称出质量m1,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牛奶,测量体积V1,用天平称出剩余的牛奶和烧杯的质量m2. (2)将豆浆倒入烧杯中称出质量m3,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牛奶,测量体积V2,用天平称出剩余的牛奶和烧杯的质量m4. (3)根据ρ=
方案二:原理:根据ρ=
方法:(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将牛奶倒入烧杯中称出质量m2,然后将牛奶倒入量杯中,记下牛奶体积V1. (2)将豆浆倒入质量为m1的烧杯中,用天平称取烧杯和豆浆的质量为m2,将豆浆倒入量杯中,记下豆浆的体积V2. (3)比较V1、V2,若V1>V2,则牛奶的密度小于豆浆的密度;若V1<V2,则牛奶的密度大于豆浆的密度. 方案三:原理:根据ρ=
方法:(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量杯中倒入适量的牛奶V,将牛奶倒入烧杯中称出总质量m2. (2)量杯中倒入等量的豆浆V,将豆浆倒入烧杯中称出总质量m3. (3)比较m1、m2,若m1>m2,则牛奶的密度大于豆浆的密度;若m1<m2,则牛奶的密度小于豆浆的密度. 方案四:原理:阿基米德原理、二力平衡. 金属块分别浸没在水和牛奶中,根据G0=F浮+F,F浮=ρgV,ρ=
方法:(1)将适量的牛奶和豆浆分别盛入容器中. (2)将金属块挂在弹簧秤下,先后浸没在牛奶和豆浆中,分别记下其示数F1、F2. (3)如果F1<F2,则ρ牛奶>ρ豆浆;如果F1>F2,则ρ牛奶<ρ豆浆.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设计两种原理不同的方案,比较牛奶和豆..”主要考查你对 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密度的测量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密度的测量
考点名称: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
- 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 (或气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3)方向: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阿基米德原理:
(1)原理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式中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V排是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g取9.8N/kg。 - 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
有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跟物体本身密度大小无关。 - 阿基米德原理的五点透析:
(1)原理中所说的“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包含两种状态:一是物体的全部体积都浸入液体里,即物体浸没在液体里;二是物体的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里,另一部分露在液面以上。
(2)G排指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 G排表示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3)V排是表示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里时,V排=V物;当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入液体里时,则V排<V物。
(4)由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两个因素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多少等因素无关。
(5)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但公式中ρ液应该为ρ气。
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去分析和设计,具体采用“称量法”来进行探究,既能从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中体验浮力,同时,还能准确地测出浮力的大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小明同学有一副木质象棋,为了知道该木质材料的密度,他取来一只量筒,盛水后先读出水面对应的刻度值是180mL,接着他将一枚棋子投入量筒中,稳定后棋子漂浮在水面上,读出水-物理
下一篇:考古工作者要打捞沉在河底的一块古代石碑,他们先潜入水下清理石碑周围的淤泥,然后在石碑上绑一条绳子,拉动绳子提起石碑.如果石碑的质量为80kg,在水中匀速提起时所需拉力-物理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