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观察分析电路图并解答下面的问题:(1)如果要使灯L1、L2串联,

题目

认真观察分析电路图并解答下面的问题:
(1)如果要使灯L1、L2串联,则应闭合、断开哪几个开关。
(2)如果串联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5A,则通过L1的电流I1和通过L2的电流I2是多少?
(3)闭合、断开哪几个开关,灯L1、L2构成并联。
(4)如果并联时电流表的示数I为0.8A,通过L1的电流I1为0.35A,计算得出通过L2的电流I2
题型:计算题难度:中档来源:0115 期末题

所属题型:计算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

(1)闭合s1断开s2s3
(2)I1 = I2 = 0.25A
(3)断开s1闭合s2s3
(4)I2 = I - I1 = 0.8A - 0.35A =0.45A

考点梳理

初中三年级物理试题“认真观察分析电路图并解答下面的问题:(1)如果要使灯L1、L2串联,”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物理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添加到收藏夹,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初三物理。

  • 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 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 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考点名称: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电路设计:是指通过一定规则和方法设计出符合使用要求的电路。主要是设计一些生活上比较新颖的电路:例如:探究抢答器电路、病房呼叫电路的设计、简易交通灯电路的设计等。

串、并联电路设计常见方法:

1、用若干个开关控制同一个用电器:要求不管哪个开关闭合,用电器都能工作,那么这若干个开关一定是并联的,并且用电器在它们的干路上。

2、开关的短路用法:要求当开关闭合时,一灯发光,开关断开时两灯都发光,就要把这两盏灯串联,把开关与其中一灯并联,在开关闭合时造成这盏灯短路,从而达到只有一盏灯发光的目的。

3、单刀双掷开关的应用:

(1)改变电路的连接方式,使用电器由并联变为串联,或由串联变为并联。

(2)方便控制一盏灯。把开关安置在两个不同的位置,随意拨动任何一个开关,都能使灯由亮变灭,由灭变亮。

4、简单的混联:每个支路上的用电器工作时,总有一个特殊的用电器与它们一起工作,这个特殊的用电器就要安装在它们的干路上。

串、并联电路设计基本步骤:

1、 明确设计任务要求:

充分了解设计任务的具体要求如性能指标、内容及要求,明确设计任务。

2、 方案选择:

根据掌握的知识和资料,针对设计提出的任务、要求和条件,设计合理、可靠、经济、可行的设计框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3、 根据设计框架进行电路单元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

具体设计时可以模仿成熟的电路进行改进和创新,注意信号之间的关系和限制;接着根据电路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进行参数的估计与计算;器件选择时,元器件的工作、电压、频率和功耗等参数应满足电路指标要求,元器件的极限参数必须留有足够的裕量,一般应大于额定值的1.5倍,电阻和电容的参数应选择计算值附近的标称值。

4、 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电路原理图是组装、焊接、调试和检修的依据,绘制电路图时布局必须合理、排列均匀、清晰、便于看图、有利于读图;信号的流向一般从输入端或信号源画起,由左至右或由上至下按信号的流向依次画出务单元电路,反馈通路的信号流向则与此相反;图形符号和标准,并加适当的标注;连线应为直线,并且交叉和折弯应最少,互相连通的交叉处用圆点表示,地线用接地符号表示。

考点名称: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串联电路特点: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In。在串联电路中只要测出任何一个位置的电流,就知道了其他位置的电流。

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 实验电路:

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2. 实验步骤:

(1)根据串联电路的电路图,组装好实验装置

(2)选用电流表的最大量程,并把电流表接在电路的a处。

(3)合上开关,测出a处的电流值。

(4)把电流表先后改接在电路中的b、c处,分别测出电流值,并对电路中Ia、Ib、Ic进行比较分析。

3. 结论:串联电路各处电流都相等Ia=Ib=Ic。

考点名称: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即I=I1+I2+…+In。式中I表示干路中的电流,I1到In分别表示各支路中的电流。

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路有若干条通路。

(2)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的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

(3)各用电器相互无影响。

而且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处处相等;

串联的优点:在电路中, 若想控制所有电路, 即可使用串联的电路;

串联的缺点;若电路中有一个用电器坏了,整个电路意味着都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