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某四轮轿车的部分数据,图是该轿车发动机的能量流向图.(1)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机械效率的计算/2010-11-11 / 加入收藏 / 769 阅读 [打印]
瓒呭競渚垮埄搴椾笅鍗曚紭鎯� 姣忓ぉ棰嗗彇鍒敊杩囷紝鍗曞崟浼樻儬浜笉鍋�

题目

下表是某四轮轿车的部分数据,图是该轿车发动机的能量流向图.

零零<a href=http://www.00-edu.com/edu-info-438-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教育</a>信息网

(1)该小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2)若该小汽车行驶100km.则需耗油多kg?(1L=10-3m3
(3)假若该小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以额定功率匀速直线行驶,请计算该车10min内牵引力所做的功.
小汽车的质量700kg 小汽车的额定功率60kW
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500cm2 100km耗油量10L
汽油的密度0.71×103kg/m3 汽油的价格5.0元/L
(4)请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计算该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提高该类汽车发动机的效率,请提出一种合理的设想.

所属题型:问答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

(1)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力:F=G=mg=700kg×10N/kg=7×103N
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强:P=
F
S
=
103N
4×500×10-4m2
=3.5×104Pa
(2)汽车行驶100km耗油:m=ρV=0.71×103kg/m3×10×10-3m3=7.1kg
(3)牵引力所做的功:W=pt=60×103W×10×60s=3.6×107J
(4)η=
W有用
W
=
6.0×108J
3.0×109J
=20%;
降低尾气的温度,减少气缸散热损失的能量,减小发动机机械本身的摩擦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给分)
答:(1)该小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3.5×104Pa.
(2)若该小汽车行驶100km.则需耗油7.1kg.
(3)车10min内牵引力所做的功是3.6×107J.
(4)该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20%,提高该类汽车发动机的效率,可降低尾气的温度,减少气缸散热损失的能量,减小发动机机械本身的摩擦等.

考点梳理

初中二年级物理试题“下表是某四轮轿车的部分数据,图是该轿车发动机的能量流向图.(1)”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功的计算 机械效率的计算 密度公式的应用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物理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添加到收藏夹,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初二物理。

  •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 功的计算
  • 机械效率的计算
  • 密度公式的应用

考点名称: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压强的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是国际制主单位,1Pa=lN/m2

压强的计算公式

一般,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但液体和固体的压强是不一样的,

液体压强公式:P=ρgh 式中g=9.8N/kg 或g=10N/kg, h的单位是m , ρ的单位是kg/m^3; , 压强P的单位是Pa。

固体压强公式:P=F/S,F是压力,S是压力面积

影响压强大小相关的因素: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等于用压力除以受力面积,所以压强只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条件下,压力越大压强越大。简单的说,大气压强是某一点(测量点)处垂直于地面的单位面积上的空气的质量(重量),这就很好理解啦,大气包围着地球,大气圈的外表面是圆的,那么地球某处海拔越高则其上部的气柱越短(越轻),反之亦然。 但地球上某点的大气压强又不是恒定不变的,变化的原因就是其上气柱的质量(重量)在变化,重量变化的原因是大气的流动。温度更低的大气流动过来则大气压强就会变大;温度更高的大气流动过来则大气压强就会变小。这是因为温度高的大气的密度(重量)小,温度低的大气的密度(重量)大。

对压强公式P=F/S的理解

1.此公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即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计算都可用此公式。

2.此公式中各物理量单位分别是p→Pa、F→N、s→m2。在计算物体的压强时,只有当F的单位为N,S 的单位为m2时,压强的单位才能是Pa,因此在计算中必须统一单位。

3.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强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 104N。

4.公式中的,是压力而不是重力。即使在某些情况下,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也不应把公式直接写成p=G/S,而应先注明F=G得:P=F/S=G/S。

5.公式中的受力面积S,是指受力物体发生形变的那部分面积,也就是两物体的实际接触面积,而不一定是受力物体的表面积。如图所示,一个圆台形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分别采用A、B两种方式放置,对地面的压力不变,但图A中受力面积是S2,图B中受力面积为S1,而它们都与水平地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瓒呭競渚垮埄搴椾笅鍗曚紭鎯� 姣忓ぉ棰嗗彇鍒敊杩囷紝鍗曞崟浼樻儬浜笉鍋�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