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核泄露
题目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核泄露等次生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我国及时派出了救援队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在灾难救援工作中,医务人员工作时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和用到的器材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所属题型:单选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
A、听诊器是让病人的心跳声和呼吸声通过橡胶管中的空气来传播的,减少了声音的发散,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B、注射器抽取药液是利用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药液压入注射器内; C、我们闻到了消毒水的气味,是因为消毒水的分子扩散到了空气中,进入我们的鼻子引起嗅觉; D、镊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故选C. |
考点梳理
初中三年级物理试题“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核泄露”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响度的概念、 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应用、 扩散现象、 杠杆的分类、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物理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添加到收藏夹,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初三物理。
- 响度的概念
- 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应用
- 扩散现象
- 杠杆的分类
考点名称:响度的概念
定义: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响度是感觉判断的声音强弱,即声音响亮的程度,根据它可以把声音排成由轻到响的序列。响度的大小取决于音强、音高、音色、音长等条件。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元音听起来比辅音响。元音中,开口度大的低元音听起来比开口度小的高元音响;辅音中,浊音比清音响,送气音比不送气音响。 响度的单位:分贝(dB),人耳感觉到的最弱声的响度是0dB,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响度的振幅:
(1)取一个连接音响或收录音机的喇叭(功率愈高愈好),开口朝上平放在桌上。
(2)撒一些保丽龙屑在喇叭上(最好能直接撒在喇叭的鼓膜上)
(3)打开音响使喇叭发出声音,注意保丽龙屑有没有跳动。
(4)调整音量大小,并比较保丽龙屑跳动的情形。 测量响度的仪器:分贝仪 影响因素:
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也是物体离开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1)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振幅越小,响度也越小。
(2)响度与距离的关系:响度还跟听者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3)声音的响度跟声音发散程度有关,声音越集中,响度越大。
(4)声音的响度还跟人耳的主观感觉和声音在传播途中是否遇到障碍物有关。
①声源的振幅,所谓的振幅就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②离声源的距离: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方法:
①增大振幅②减小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③减小声音的分散
考点名称: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应用
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大气压能够反映某地区(如中纬度)垂直方向上气温、气压、湿度等,能粗略地反映中纬度地区大气多年年平均状况。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包围地球的空气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够流动,因而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强,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一点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一)实验名称
1.马德堡半球实验
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发现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共同点是:将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的空气抽出或挤出,使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空气的压强减小,而外界的大气压强就把它们紧紧地压在一起,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这就有力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2.覆杯实验
玻璃杯内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整杯水被纸片托住,纸片不掉下来。该实验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的水对纸片向下的压强小于大气对纸片向上的压强,因而纸片不掉下来。
3.瓶吞鸡蛋实验
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广口瓶口,实验前用手轻轻用力,不能将鸡蛋完整地压入瓶内。再将点燃的棉球扔入装有细沙(防止烧裂瓶底)的瓶中,迅速将该熟鸡蛋塞住瓶口,待火熄灭后,观察到鸡蛋“嘣”的一声掉入瓶内。上述实验,由于棉花燃烧使瓶内气压升高,而骤冷又会使气压迅速降低,当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时,鸡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瓶内。
(二)实验方法
1.杯子内盛满水,用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图1.32-2),纸片不掉,水不流出。
2.让学生两人一组,先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顶端,用手指堵住注射口,用力拔出活塞;松开手指,再拔一次。让学生亲身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3.用手指堵住灌满水的玻璃管的管口,管内水为什么不流出(图1.32-3甲)?松开手指,水为什么能流出?(图1.32-3乙)?
4.给学生两只试管(以小试管恰能在大试管内上下自由移动为宜),大试管里装满水,把小试管放到大试管里,一起倒过来,观察大试管里的水徐徐流出,小试管沿大试管自动上升(图1.32-4)。让学生自己去解释这一现象。
5.稀薄空气中的喷泉。找一个玻璃瓶用中间插有一段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玻璃瓶口塞紧。玻璃管连接有一根橡皮管(长30至40厘米)。先将橡皮管连接到手摇抽气机上,转动手摇抽气机20-30转,抽出玻璃瓶中的空气。然后用夹子夹紧橡皮管,按照图1.32-5安装好实验装置。松开橡皮管上的夹子,可立刻看到玻璃瓶中升起一股喷泉。为使现象生动,可将玻璃杯中的水染成红色(加一点高锰酸钾),玻璃管在玻璃瓶中的一端做成尖嘴。实验中要注意玻璃瓶抽气后不漏气。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