裤子现象

课改论文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08-12-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著名特级教师高林生在学术报告时讲过令人捧腹大笑的“裤子现象”:随着社会时尚的改变,裤子变化之快令人咋舌,一会儿流行“喇叭裤”,裤脚大的可以放个大娃娃;一会儿流行“紧身裤”,自己脱不下来,让妈妈使劲拉下来;一会儿流行“长脚裤”,走路时裤脚在地上拖;一会儿流行“超短裙”,露出洁白的大腿来;一会儿来个不长不短的“中裤”,可万变不离其宗——人生有两只脚。

  回眸语文教学史,“裤子现象”愈演愈烈,一会儿是“分析热”,教师分析得津津乐道,把好端端的一篇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一会儿来个“双基热”,课堂上进行大运动量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机械训练训掉了学生应有的那份灵性;一会儿来个“启发热”,课堂上一问一答,十万个为什么,问得学生晕头转向;一会儿来个“读书热”,铺天盖地的朗读,读得学生发出了“我们读得太累了”的呐喊;一会儿来个“电教热”,各种电教手段大显神威,好端端的语文课成了“录相课”;一会儿来个“表演热”,词,可以表演,文,可以表演,课堂活脱脱成了个大舞台;一会儿来一个“整合热”,语文课却成了自然课……万变不离其宗,其“宗”是什么呢?是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人的发展。

  然而,评价语文课好坏,偏偏只看过程,不看结果,于是才会有那么多“热”,从单方面看那些“热现象”都有道理,但从整体看又怎么样呢?人们不在研究,于是才有了“裤子现象”。

  可惜,一堂语文课的效果如何?不像数学那样可以用“尺”来量一量,即学生的达标度。语文的效果怎样测量呢?没有看见过谁去测一测,量一量,所以观摩一堂语文课后,可以凭听者的主观意志任意去评说,可以说好,亦可以说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哪有定论?

  不知是否有聪明的人,不受外界的影响,独个儿走自己的路?教学生阅读、作文,方法千千万,只要适合学生,只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什么方法都拿来用!比如,教师的讲解需要么,当然需要,教师的分析有必要吗?有时完全必要;语言文字需要训练么?当然需要;分段,概括段意需要么,当然需要,篇章知识需要么?当然需要!标准答案需要么?有时本来只有一个答案。作文的布局结构果真不要么,当然不是,自由表达果真不要一点“规矩“么,当然不是……

  数学中好象有个“优选法”,其实,语文教师应该具有“优选”意识,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精选并组合。这才是唯一正确的途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