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儿童文学促进语文生态教学
网友投稿文章(三)用儿童文学为儿童创造语言世界
儿童无力自己走进儿童文学的语言世界中,他们要靠教师和家长领进这个世界里,可教师和家长则是成人,是负责儿童教育的,他们往往主要为儿童选择那些“有用的”,而不是为儿童选择那些“有趣的”。“童话驮着我们就像尼尔斯骑鹅旅行一样,去漠漠荒原远行,去茫茫大海长航,去问候安徒生故乡的丑小鸭、人鱼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去看望欧罗巴的白孩子、黑非洲的黑孩子……”[6]我经常听到家长对他们的孩子们说:“看这做什么,没有用处!”而他们所谓“有用”的就是在学校考试中能得高分的,在升学中用得上的,到社会上能赚钱的,他们并不把儿童自身的阅读乐趣作为主要的标准。却忽视了“童话是我们的白日梦。童话是我们的智慧果。”[7]在现在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减负”过程中,削减了儿童课内的负担,但同时为儿童开列了更多的课外读物,而这些课外读物却大都是中外文学史上的名著,是成人文学中的精品。如果让这些成人文学完全占领了儿童原本有限的课外阅读时间,我们当代的儿童文学创作就无法进入到儿童的阅读范围之中去,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就不可能得到发展,有限的发展也会局限在那些教育味很浓、儿童并不真正爱读、本质上不属于儿童文学的少量作品上。
(四)借助儿童文学作家发挥作用
在儿童文学创作中,作家发挥的是具体地、实际地展开儿童心灵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儿童能够自由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能够体现自己独立性的机会越来越少,他们从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被排挤出来,被禁锢在只有人造的物质产品的家庭中。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庭,都是在家长和教师的管教下生活,没有完全舒展自己心灵的空间,同时他们自己也无法具体地展开这个空间。一个成年人即使被禁锢起来,他仍然可以靠回忆、靠想象展开一个广阔的精神世界,儿童却没有这个能力。他们有童贞的心灵,却没有具体展开它的形式,儿童文学家所要完成的,就是能够展开这颗心灵的各种不同的构造形式。这种形式创造出一个独立的世界,儿童的心灵只有在这个世界中才感到自由,感到乐趣,同时他也以自己的心灵接受儿童文学家为他展开的这个世界的事事物物,开阔他的世界,拓宽他的心灵,丰富他的感性知觉。诸如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冰心的《繁星?春水》、吴承恩的《西游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为重点,展开一些课外阅读的菜单,让他们自由选择,有计划地阅读。
(五)开辟儿童语言游乐场所
正像一个儿童在游乐场的游乐中也可以增长知识一样,儿童在儿童文学中也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儿童文学家就是这样一个语言游乐场的建造者。如儿歌《小蚱蜢》: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腿一弹,脚一跷:“哪个有我跳得高。”草一摇,摔一交,头上跌了个大青包。诗歌的第二节——“腿一弹,脚一跷:‘哪个有我跳得高。”活现了儿童喜好玩耍、自我表现、自高自大的神态,充满着儿童情趣。教学时教师就要抓住这样的诗句,去分析、点化和启发,并进行形象的思想教育:小蚱蜢腿一弹、脚一跷的结果是“头上跌了个大青包”,小蚱蜢骄傲自大的结果是自己失败了。儿童文学家没有权力强迫儿童到自己建立的这个世界当中来,儿童喜爱这样一个世界才愿意进入这个世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使儿童的知识技能、人生经验尽快地丰富发展起来,儿童文学使儿童的纯洁、真诚和旺盛的生命力尽量多地保留到成年。笔者认为,在当代社会,只有在这两种力的合力中,才能建立起一个相对完美的成年人的社会。儿童文学家在这中间的作用是巨大的,这是比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寻找出点点滴滴的教诲意义更为伟大的作用。
有学者提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适合所有1-99岁的读者”的说法”[8]这是因为长大了的我们离开了童年的世界,但我们又不能不从内心怀念那样一个世界。内心有一种强烈地返璞归真的渴求。
(六)增加儿童的人生体验
“因为这是一个有关成年人的人生体验的问题。我们这些接受了社会的教育已经成为成人社会一员的成年人,努力按照现当代社会为我们规定的伦理的、道德的、法律的标准要求自己,在追求着完美、完善、幸福、自由、生活的乐趣的过程中离开童年、走向成年,但我们的心灵越来越完美了吗?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完善了吗?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了吗……”[9]“当我们真的成了成年人时,却发现我们不是走入了一个更完美、充满更多乐趣的世界,我们自己也没有变得更高尚、更真诚,倒是我们离开的那个幼年时代、童年时代、少年时代充满着更多的生活乐趣,充满着更美丽的幻想,那时我们的心灵也是洁白无瑕的。我们离开了童年的世界,但我们又不能不从内心怀念那样一个世界。”[10]正是这种对成人社会的不满足感,反抗现实的浪漫主义文学、绝望于现实的现代主义文学。归根到底,这些文学都产生在童年回忆与成人文化社会的巨大反差之中“人类文化越是发展,就越是远远地离开了人的自然的需要,离开了人的童年的感受。在物质生活中感到的精神乐趣更少了。再也无法像儿童那样在极其单纯的事物中发现出无穷的乐趣来,我们没有了儿童能有的那种美丽的幻想,没有了童年时期的那种丰富的想象力。我们的生活失去了应有的乐趣,我们之间的精神交流也变得越来越艰难。这时,你不留恋于自己的童年吗?不感到有净化自己心灵的要求吗?不觉得只有儿童的心灵才能制约成人欲望的恶性发展吗?”
总之,我们不能没有儿童世界,不能没有儿童的幻想和梦想,不能用成人社会的原则无情地剥夺儿童的乐趣,不能用我们成人的价值观念完全摧毁儿童懵懂但却纯净的心灵。我们要生存,首先要为儿童找到幸福,找到乐趣,找到他们的心灵能够栖息的场所。一句话,我们的世界不能没有儿童文学!小学语文应站在客观的立场,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学习资源,让儿童文学中的精华,留存在儿童纯真的世界中,促进语文生态教学的有效生成。
四.参考文献
[1]严育洪编著.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6-153
[2]刘慧娟.走向心理健康[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4-479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长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4-93
[4]本观点论文转自论文下载网www.Lunwenda.com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5]倪谷音著. 我和愉快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02—103
[6]窦桂梅. 梳理课堂[M]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15-117
[7]赵学勤.梁威. 教育科学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2(11):50-51
[8]韩嘉玲.关于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7):25-27
[9]赵娟.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现状[J].社会,2003(9):12-15
[10]徐世贵编著. 教师自主成长[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8:117-139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下乡随笔系列:
下一篇:让阅读教学闪烁“文本对话”的光芒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