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闪烁“文本对话”的光芒

网友投稿文章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07-12-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这样的“空白”还有很多。《少年闰土》中,“我”和闰土是怎样话别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等待灵车的人们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空白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和填补,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就是在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心灵碰撞中,唤醒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带领他们用一次次独特体验来充实语言。

  其次,文本中的“疑点”召唤着我们去感悟。文本之所以能吸引读者,就是因为它留下了许多疑点让我们去思索。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文本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如抓住课文的重难点,抓住自己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等。例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有的学生问:课文最后一句是“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里用了两个“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呢?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弄清了带引号的“鸟的天堂”是指人们对大榕树的赞美,不带引号的“鸟的天堂”则是作者身临其境后对这种赞美的认可。可见通过对课文的质疑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让学生体验到各种句式的用处。这些疑点都在文本深处,发现了它们,才能有效地直接与其对话。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发现疑点的慧眼,并能有机指导学生去发现。

  总之,我们在备课时要能听到文本的召唤,并以此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设计教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听到文本的召唤,在文本的召唤下与其进行直接的对话。让“文本对话”在语文教学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