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黎明共舞——新教育晨诵项目介绍

晨诵论文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11-10-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①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帮助孩子理解诗意
  读的形式一般有:分角色读、个体读、小组读、唱读引读\添补等,我们重点来说说引读和添补读两种形式。
  A、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引读的例子:
     燕子的记事本
     金子美铃
     在清晨寂静的沙滩上,
     我发现了一本小小的记事本。
     红缎面,烫金字,
     里头一个字都还没写的,新本子。
     是谁落(là)下的呢?
     问海浪,海浪哗哗哗,
     寻遍了四周,
     沙滩上一个脚印也没留下。
     一定是天刚亮时,
     飞回南方的燕子,
     准备用来写旅行日志,
     特地买好却落(là)在这里飞走了。
  这是一首带故事的美丽小诗,小燕子在飞回南方前,精挑细选,买了一个精致无比的记事本,结果却不知何故,落在了海滩上。教师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述和引读,将孩子们带入诗中。
  第一次引读:“小燕子飞啊飞,它第一次到南方去,真没想到平常天天见的大海竟会有这么辽阔,它想,我要画下大海,把它写在我的记事本上,可记事本呢?唉呀,怎么不见了。记事本在哪里呢?”
    在清晨寂静的沙滩上,
    我发现了一本小小的记事本。
    红缎面,烫金字,
    里头一个字都还没写的,新本子。
  第二次引读:“飞啊飞啊,小燕子飞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山,这些高山真是雄伟壮观啊。它多么想把高山画下写下在记事本上啊。可是,记事本却不小心被落下了——”
    “这时,我们二(2)班的小朋友,正在到处询问,着急地寻找记事本的主人呢!”
  学生齐读:
    是谁落(là)下的呢?
    问海浪,海浪哗哗哗,
    寻遍了四周,
    沙滩上一个脚印也没留下。
  第三次引读:“飞啊飞啊,小燕子飞了很远很远的地方,看到了绚烂无比的秋色,它多么想把这些美丽的红的黄的叶子画下写下在记事本上啊,可是,记事本却不小心被落在了——”
    在清晨寂静的沙滩上,
    我发现了一本小小的记事本。
    红缎面,烫金字,
    里头一个字都还没写的,新本子。
  第四次引读:“飞啊飞啊,小燕子飞了很远很远的地方,看到了美丽无比的落日,它多么想把这最后一缕美丽的光线画下写下在记事本上啊,可是,记事本却不小心被落在了——”
    是谁落(là)下的呢?
    问海浪,海浪哗哗哗,
    寻遍了四周,
    沙滩上一个脚印也没留下。
  第五次引读:“飞啊飞啊,小燕子还结识了很多好朋友呢,幽默的大雁给他讲了很多很多的笑话,他笑得肚子都痛了,小燕子多么想把好朋友大雁讲的这些笑话也都画下写下在记事本上啊,可是,记事本却不小心被落在了——”
    在清晨寂静的沙滩上,
    我发现了一本小小的记事本。
    红缎面,烫金字,
    里头一个字都还没写的,新本子。
  第六次引读:“飞啊飞啊,小燕子还遇到很多次惊险遭遇呢,最惊险的是一天晚上,他刚睡下,忽然听见沙拉沙拉的声音,原来有一只狐狸悄悄地过来,幸好小燕子及时发现,向大家发出了警报,才幸免于难。小燕子多么想这个惊险的经历记录下来,可是,记事本却不小心被落在了——”
    是谁落(là)下的呢?
    问海浪,海浪哗哗哗,
    寻遍了四周,
    沙滩上一个脚印也没留下。
  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通过老师六次的描述引读,学生一次又一次把诗句反反复复朗读,但朗读的层次却明显不同,随着情节的发展,对于“小燕子丢失记事本”的遗憾惋惜之情越来越深入地理解,学生的朗读也越来越有味道了。
  B、添补读:对于跳跃性比较大的诗歌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解读。
  比如《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可也这样进行添补:
    没有一艘船
    能像一本书那把人带往远方
    也没有一匹骏马
    读书这条路
    最穷的人也能走
    不必为通行税伤神
    书籍啊,这是何等节俭的车
    承载着人的灵魂
    把我们
    带往远方
  通过这样的添补,不需要对诗做过多的讲述,孩子们对于诗意的理解便迎刃而解,但最后,还是要消除一切解释,回到原诗,为什么这么说呢,新教育强调我们要有文化传承感和使命感,对于经典的作品,过于频繁的改写是不妥的,这样会使学生逐渐缺乏对经典诗歌的敬畏。
  ②通过必要的问答分析来帮助孩子理解诗意
  干国祥曾经说“如何让学生带着生活体验尽快进入诗歌?如果反复的诵读不能够使他们进入的话,教师或许要通过必要的问答分析帮学生理解诗歌。”为什么这里强调说是“必要的问答分析呢”,因为在运用“问答分析”这一策略的时候很多教师很容易陷进语文教学的误区,对于诗歌进行琐碎的分析,将晨诵课上成语文诗歌学习课。
  比如罗大里的《墨水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的方法来理解诗的内容。“在墨水瓶底隐藏着宝物”这个“宝物”指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全诗的灵魂.有学生回答说“宝物”指的是知识,教师及时引导,宝物可以指知识、勇气、信心、勤奋。只要我们拥有它们,就一定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书写下灿烂的词句。说到这里,孩子就对这首诗有所理解了,再读时,就可以读到位了。
  ③通过联系学生生命(生活)实际来理解诗意
  案例一:《我和小鸟和铃铛》这首诗告诉孩子“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但如何让孩子充分地获得这样的体验,激发孩子的信心呢?我们可以分这样两步呈现:
  首先:浪漫把握主题。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提出“我们棒在哪里”,经过简单的交流,孩子很快明白了“我”、小鸟、铃铛都有自己的优点,小鸟会飞,铃铛能发出好听的声响,而“我”会奔跑,会歌唱。
  其次:将孩子的生活与诗歌相互编织。“我们班的孩子也很棒,大家能夸夸班上的同学吗?”让孩子的目光转向本班的同学,学会欣赏同伴的优点。“小红字写得漂亮;小丽舞姿优美;小雨歌声甜美;小东健壮大方。”“让他们也走进这首诗中,咱们一起夸一夸他们!好吗?”将诗歌与同伴编织。
  我们再将诗歌与自己编织。“孩子们,来,请你也走进这首诗中。”让孩子们把目光转移到自己身上,学会欣赏自己。“我们不一样,但我们都很棒”,这样这首诗就联系到学生自己的生命了。
  这个案例是让学生将诗与自己与同学联系在一起.
  案例二:又比如在《爱读书的树叶》中,想一想,“捧着阳光读,读得兴奋满脸”,小树叶读的写在阳光上的会是什么故事呢?“捧着月光读,读得平平安安”,小树叶读的写在月光上的又会是什么故事呢?
  孩子们会想到自己阅读过得《一只孤独的乌鸦》、《蚯蚓的日记》、《三只强盗》、《猜猜我有多爱你》、《月亮,生日快乐》等这些曾经给他们带来甜蜜回忆的故事,这是让学生将诗与自己的阅读体验联系在一起。
  ④通过角色游戏帮助孩子来理解诗意
  《跳水板》这首诗在写法上非常别致,连用七个“你确定了”营造了一种小心、谨慎、紧张的气氛,但是结尾却陡转直下,带来一种非常强烈的幽默效果。但是笑过之后,却又让人回味无穷。浅显易懂的文字简单重复却道出了每个普通人的同样心理过程,那个站在跳水板上的小男孩不就像身边的很多人,也包括我们自己,所以在这首诗里就可以进行这样的角色游戏:男女两种身份,两个角色.
  第一场:男孩子们,这个站在跳水板上的小男孩就是你啊,为了跳水,你都做了哪些准备啊?哪位男孩再来告诉大家你的准备。(指名一男孩读,再由全体男孩齐读)
  第二场:女孩子作为旁观者的身份:“女孩们,你们看到男孩的准备了吗?他们做了哪些准备(女孩齐读)
  第三场:女孩子们,来问问男孩子们,是不是确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通过这样的角色游戏让孩子们置身于这首诗中。
  ⑤通过画面的刺激让孩子理解诗意
  《总得有人擦擦星星》这首诗在诵读时,让学生看看一组画面:这是一间不能称做教室的“教室”,抬头可见蓝天,黑板石块门板,没有桌椅,跪地上课,没有书本,砖头也可写字,看一看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吃穿,他们的脸上没有抱怨和退缩,面对残酷的现实,不言放弃,坚定的、相扶相携的走在远行的道路上,孩子们,我们总在抱怨得到的太少,总在抱怨要做的太多,看一看他们,才知道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拿上水桶和抹布,勇敢的去做擦星星的人,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努力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在这一一组画面的理解和感悟后,再次诵读这首诗,此时孩子们就更能触摸到诗句的内涵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