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小学语文无法言说的痛

多媒体论文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11-10-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毫无疑问,近几年来,多媒体教学真可谓“风风火火闯九州”。其动感的画面,缤纷的色彩,悦耳的音乐,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格局,让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成为语文教学改革减负增效新的生长点。但是,过多过滥地运用多媒体,课堂上声光色影,斑驳迷离,严重地导致了语文本体的失落,审美价值的缺席。课堂上愈是花样翻新,喧嚣浮躁,语文的本色则越发消失殆尽。
  一次市级语文公开课上,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万紫千红”的含义,体会春天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于是,随着音乐,屏幕上出现了一块碧绿的草地,其间点缀着些微五彩缤纷的小花……
  课堂上,笔者看到这幅图画,顿时哑然失笑。生机盎然的春天怎区区一块绿草地,几朵小花了得!多媒体展现的图画与真实的大自然比起来是多么的渺小,多么苍白无力!读到“万紫千红”的春天,我们浮想翩翩:“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文学是凭借形象说话的,具有飘忽、朦胧、含蓄、多元等特点。“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此,对文本的感悟、凝思、审美要借助读者丰富的想象,对文本进行梳理、整合、思维等形式来补白,获得审美愉悦。
  有研究表明,当前,在快餐文化、流行文化、娱乐文化、偶像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在严重退化,表现在阅读兴趣上卡通化、电子传媒化;阅读价值取向上庸俗化、低品位。①疏远经典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严重积弊。
  阅读教学活动中,不能静水流深,不能正确引导学生静心涵咏,潜心会文,超越时空,与文本、作者对话,进行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砥砺和情感的交流,而简单地诉之以多媒体的视觉冲击,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语文教学正在成为学生功利性阅读、浅阅读的罪恶与帮凶。
  英国作家毛姆曾经断言: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阅读直指人心灵的深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令人兴奋;“小桥流水,水村山郭”的南国情调,叫人温婉;“大江东去”的豪迈旷达,“晓风残月”的缠绵悱恻都会让人获得一种无法诉诸言语的美感与快意。而这种审美愉悦恰恰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在沉醉的书香中去寻觅,去探求,而不是在浮光掠影的多媒体演示中潇洒走一回。那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只能流于形式,止于肤浅和庸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