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课导学案的教学的问题和策略探讨
导学案论文当前,在我国小学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大背景下,教师探索研究性教学模式,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笔者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积极投身于小学语文教研教改的探索——“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教材为依托,创造性地设计学习过程。导学案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教师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必由之路。笔者希望,这种教学模式能在教学中得以落实,并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的认可推广。语文教师要用自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演绎出更多新课改的精彩。
一、导学案的提出
2000多年前,我国第一篇教育专著《学记》中阐述教、学是一种活动的两个方面,提出“教学相长”的思想;《中庸》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关于学习的论述。就代表人物而言,诸如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论述;南宋朱熹提出了“穷理致知”“躬行实践”等论断;清代戴震提出了“感官受之、心知理义”;乃至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等教学思想,等等,都或多或少地为导学案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如今,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使语文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能力提高了……尤其近几年的小学二年级(二年级以上的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上的课堂试验,让笔者切实体会到:“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这种教学模式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教学形势。
二、导学案的特点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在小学语文新课改不断向纵深推进的今天,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善学习方式为特征,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学习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笔者以改善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发展、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从教情、学情出发,以“减负增效”为目标,聚焦课堂教学,把导学案研究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研究课题。导学案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导向性。立足教学内容,把握教材,提出学习要求,供学生自学参考,学生能够明确应该掌握什么学习内容以及如何进行学习。
2.结构性。包括四个层次,一是提纲导读,感知学习内容;二是问题导思,探究问题;三是自测练习,训练学科能力;四是知识补充,拓展视野。
3.动态性。通过自学,促使学生进行阅读活动、思维活动、探究活动、训练活动。
4.自主性。有利于自我学习的进行,从而掌握各种知识,构建新的认知,形成学科能力,而不受时空的限制。
5.人文性。从学生角度出发,语言表述生动直观,思考题设计“题引”或“提示”,表现了人文关怀的思想。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观点。因此,向以传播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挑战,探索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方法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强调“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从这点出发,过去被我们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教师教案,如今与学生的学案融合到一起,让学生把握教学的主导思想,掌握课程的设置初衷、目标,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为实施小学语文课改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证。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和谐发展的基石,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摇篮。“导学案”是依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经验,在教案的基础上编制学习方案。它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导向,以学法为主导,通过“导读、导听、导思、导练、导行”,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对知识技能主动探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真实体验、合作锻炼,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使用导学案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导学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的操作程序如下:
(1)结合学案,课前预习。提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学。教师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自学能力。
(2)小组互助,解决问题。紧扣教材、学案讨论交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精讲点拨,解难释疑。精讲释疑是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精讲力求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
(4)达标训练,补偿矫正。教师应设计一定的达标练习,查漏补缺。这是最后一个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多元化、多层次和多角度的评价模式,注重及时反馈、纠正。
(5)巩固总结,反思领悟。指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提示学生:本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得到哪些启示,还有哪些疑问?
2.注意事项:每个教师都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由于个性、学习经历、教学经验及专业发展水平状况等差异,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使用学案时,必然会带上自己的个性色彩,因此,正确处理学案与教师个性化的关系,也是一个必须研究的问题。教师要多角度思考问题,多角度思考怎样让学生深入掌握知识。
例如,笔者在教学语文课文内容时,没有把教材内容硬塞给学生,而是引领学生反复诵读,走进语文世界,让学生感知文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组织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心得体会。教师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创新方法,并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被激活,学生在朗读实践中,感性认识和语文能力得到升华,聪明才智和健康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触动了学生实践创新的心弦,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
教材不能被忽视,学案不能替代教材,也不能等同于练习,要指导学生重视学案的整理和保存。
以上三个方面关于小学生语文“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论述是笔者经过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力争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些认识和做法。笔者相信,只要遵循科学规律,积极探索,我们用辛勤汗水浇灌的“课改之花”,今后一定会更加灿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语文导学案的特点及编写原则
下一篇:浅谈“导学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