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前预习指导之见解

预习论文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13-05-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笔者在多年的听课中,发现不少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轻视了课前预习指导;结果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围着教案走,学生跟着教师转,根本发挥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创新精神,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谈本人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注重指导学生阅读和有关资料的搜集。
  小学课文的不少作品远离学生生活,这就加大了学生和作品之间的感情距离,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前阅读和资料的搜集。
  (一)、阅读指导。
  学期备课时,我们应该对全册课文进行疏理,嘴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易于理解;哪些课文内容背景较远,学生知之甚少。然后针对课文,向学生推荐有关图书,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了解有关背景、人物、事件及其风土人情等,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如让学生提前阅读有关周总理的资料,了解周总理的生平事迹及其感人故事,这就为我们教学《周总理的睡衣》、《难忘的泼水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夜的工作》等课文作了感情铺垫,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搜集有关资料。
  阅读毕竟有限,因为图书毕竟有限(特别是我们贫困山区),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让学生从其它渠道搜集资料,猎取有关信息。
  1、向家长长辈请教。
  课文中的有些人或事对于学生来说,也许是那么陌生遥远,但对于家长或长辈来说,又是那么熟悉亲切。如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子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其有关长征、抗美援朝等故事。所以在授课前,我们要有意识地布置作业,让学生向家长长辈请教或走访老红军、老八路,让学生聆听当年的故事,感受那充满血与火,爱与恨的世界,丰富学生感情,缩短学生和课文的距离,增进对课文内容提要的理解。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烈士故事,搜集有关志愿军为援朝而牺牲了多少条生命,以及我国人民为援朝在后方做出了多大努力等资料,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就不难理解大娘、小金花、大嫂为什么要那样做,志愿军战士为什么要把朝鲜人民当作自己的亲人,重难点不攻自破。
  2、教师给学生搜集资料。
  由于学生所处环境有限,有些资料实在难以搜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帮助。教师所学知识比学生丰富,资料也比较全,即使借阅,渠道也比较多,所以我们应发挥自身优势,给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企贤老师在教学《将相和》时,提前天将“缶”、“瑟”、“和氏壁”以及战国形势图等资料和图悬挂于教室,让学生自由阅读和研究,这就为课堂教学做了充分考虑的准备。
  3、举办交流会。
  学生阅读搜集资料参差不齐,这就势必影响课文教学,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实际,举办一些必要的交流会,争限人人皆知,个个洞悉。如召开“周总理故事交流会”、“长征知识竞赛”以及有关的专题报告,以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激发其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课前结合班队活动,举办了以“我们的好总理”为题的主题活动,展示了周总理的图片,介绍了周总理的光辉业绩和逝世前后的情况为课堂教学作了必要的情感铺垫。
  二、注意预习课文指导。
  小学语文教材分他课题、预习、课文、课后思考和练习四大块,我们如何通过这四块内容,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呢?主要是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一)、看到题目想一想。
  题目是文章的窗户,是文章的眼睛,所以我们应该教职工给学生由题入手,看到题目读一读,想一想,本文是写人还是写事?主要写什么?假如自己写,又如何写?
  (二)、认真阅读“预习提示”。
  “预习提示”中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广泛,包括作者、时代背景、诗歌常识以及课文中的主要人、事、物等内容。所以我们要让学生认真阅读领悟,掌握有关知识,明确本文的任务,做到心有数。
  (三)、有关课文内容的预习。
  预习课文内容大致可分为三步: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细读课文,圈、划、批、注、抄。
  根据训练重点,预习提示以及课后思考题目,认真细致阅读课文,圈子出文中的生字生词,查一查,结合上下文理解理解;对一些重点句子或疑难句子划出来,反复朗读,然后根据自己的体会,在旁边做些必要的点注或提问;对一些优美的词句或含哲理的话摘抄在本子上,玩味玩味。
  3、合上课本想一想,填写预习汇报卡。
  以上三步完成任务之后,再想一想,掌握了哪些知识,懂得了哪些道理,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清楚,疏理归纳,填入预习汇报卡,准备上课后提交小组。
  (四)、注重预习检查。
  每节课前,我们都应该认真检查各小组的预习情况,然而根据预习情况结合训练重点和教材特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习惯在于养成,能力在于培养,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既注重学生和、的课前预习,更注重预习方法的指导,这样,这种良好的习惯和自学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
  你准备好预习了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