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在词语教学的异度空间流淌
词语教学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上几个来回”。词语是文本构建的基本单位,离开词语探究文本,语文阅读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追求阅读教学的创新与精彩,先得让词语教学变得精彩起来。
如何给乏味的词语教学注入生命之水,激活词语,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呢?进入词语的异度空间(追求效度、感悟厚度、挖掘深度、触摸温度),让词语教学变得灵动、富有生命力,使师生在教与学中收获智慧、情感,生命在课堂中徜徉!
一、追求效度
词语教学的有效性是词语教学的核心。因此词语教学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质量,最大限度的丰富内涵,拓宽外延,使词语处于饱满的状态。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的课例《我们爱老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这样引导儿童读懂“祖国”一词的:
师:小朋友的意见都提得很好,“祖”字写对了,可是还写得不够好,以后我们多练习练习就会写得更好。你们可知道“祖国”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南京。
(好多学生笑了,知道祖国不是南京。)
师:不要笑。祖国就是南京吗?不对!南京是我们祖国的一个城市,像北京、上海一样。大家再想想,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
〔这个学生对“祖国”理解得比较扩大了一些,但还不对。〕
师:噢!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对吗?
生:不对!(答声中也有说对的。)
师:美国是一个国家,日本也是一个国家,我们能说美国、日本是我们的祖国吗?
生:不能!
师:那么什么叫祖国呢?谁能再说一说?
生: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
(经一再启发,学生逐渐理解了。)
师:施尉宁讲得对,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祖祖辈辈生长在这个国家叫祖国。那么,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称呢?
生: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对了,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大家都热爱我们的……(故意停顿一下,让学生接下去。)
生:(齐声答)祖国。
在上面这个课例中,斯霞老师做到了词语教学的“工文”并重,既关注了词语的工具性,在循循善诱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祖国”一词的含义,但又不停留在“理解”、“积累”的层面,还把目标指向了“知识智慧”,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课堂充满情趣。这样的词语教学是有效的,是“物超所值”的。
二、感悟厚度
《小学语文课标》中规定词语教学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
斯米尔诺夫指出:“词语只有在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的作为‘客观意义’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人类个体生命活动中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
因此,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细细的咀嚼蕴藏在词语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词语内化为学生生命活动中的“生气勃勃的细胞。”
我们把视线投到特级于永正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人教版五年级)教学片段去:
师:同学们读了两遍课文,现在我问大家,你读了这篇课文,心里是什么滋味?
生:我痛恨英法联军!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因为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我恨英法联军,也恨满清政府。
师:(板书“恨”字)你读到哪一段最恨?
生:第5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再把第5自然段读一读,把你的恨读出来。(学生自由读课文第5自然段,个个表情愤怒而且痛恨。)
师:谁愿意读第5自然段?
(一生站起来读。学生读的时候,教师板书:掠、搬、毁、烧。)
师:请坐。看黑板(教师指着板书的“掠、搬、毁、烧”),价值连城的国宝被掠走,这个“掠”活画出了侵略者的嘴脸,这是第一可恨。二可恨,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大车运。三可恨,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同学们,任意破坏的是无价之宝呀!最可恨,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证。罪证能销毁得了吗?同学们再看书,一齐把最后一段读一读。会读书的人,能把黑板上的四个字,读成一幅幅画面,把书读厚。
(生齐读,个个表情严肃,人人把恨写在脸上,把恨通过声音表达了出来。)
看了这个教学片断,我们的心弦也被震动了。于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掠、搬、毁、烧”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关键词,适当地加以点拨,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品读,读中感悟侵略者的罪恶,读中增强对侵略者的仇恨,读中深刻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读中彻底领悟了词语的感情色彩,读中生形象,把书读厚,达到真正地理解词语的目的。
三、挖掘深度
词语,看起来似乎是静止的符号,其实却有着深不可测的内涵。纵观无数的语文课堂中,词语的教学模式感觉都是大同小异:老师带着学生认读(或是学生自己认读)之后,让他们说说词语的意思,然后就开始课文内容分析。这样的词语教学,留在学生心中的就是一些冷冰冰的语言符号,是呆滞而没有生命力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于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要发现它的特征。”词语教学中也当如是。只有依托文本,深入进进行品味、感悟,才能领略到作者的精妙用词。
《秋天的雨》我是这样围绕“五彩缤纷”一词,进行教学设计如下:
1、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美景:“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美丽的菊花……”。之后,请同学们带着美好的感情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生画出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色、淡黄、雪白)
2、还有其他颜色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秋雨中,大地上有这样数也数不清的颜色,文中哪个词来形容?(五彩缤纷)
4、请你回忆生活中看到的“五彩缤纷”的现象,用上它说一句话。
5、反复诵读、品味描写“五彩缤纷”的句子。
“五彩缤纷”是文中的关键词语。笔者紧紧抓住它,环环相扣,集中下文中的其他描写颜色的词语,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同时,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在充分想像中,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生活链接。引领学生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四、触摸温度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文本中的语言,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积,它还蕴涵了作者的精神和情感。从文字中,可以读懂作者在特定的情景与历史时刻的情与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让一个个无生命的抽象符号化为学生的血肉,深入到学生的骨髓,用心灵去触摸词语的温度,使词语在学生的头脑、心灵中成为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
薛法根老师的《爱如茉莉》教学片断,让学生从“直奔”等词语中去体会到爱。
生:我从第七自然段的“直奔”这个词,我体会到爸爸很关心妈妈,一听到妈妈生病了,马上去医院看望妈妈。
师:好,你抓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直奔医院(板书),这个细节有谁关注到了。
生:念bēn的时候慢一点,念bèn的时候快一点。
师:没有这种说法。
生:直接往医院跑,是bèn,是动词。
师:都是动词,不过你说对了,这个bèn呢,他是直接往医院去,它是有目标的,直奔医院,对吗?有目标的跑,那叫奔。所以有一句话嫦娥----
生:奔bèn月。
师:怎么念?
生:嫦娥奔bèn月
师:对。直奔这个词,你有什么体会吗?
生:看出爸爸急切想看到妈妈的急切心情。
师:这是爸爸对妈妈的爱,如果不爱,不会这么急切,这么焦急。轻轻一个动作,直奔医院,真的爱,没有痕迹的,父母的言语当中。(板:真爱无痕)读(指板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世界里去。”从上面的教学中,一个“直奔”教学就能让我们一窥于老师高超的词语教学艺术,他充分挖掘文本蕴藏的茉莉般的爱,学生体验更深刻,让语言展示魅力,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是有温度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多角度点燃词语教学激情
下一篇:浅谈词语教学的改进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