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生奠基: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及结构特点

教材论文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08-02-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对小学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的新认识

  1、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和指导课改实验的依据。对小学语文课程性质和地位的认识和理解,决定教材的面貌。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课标》第1页的这段话非常重要,它是整个课程标准的总纲。它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它强调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性质。也就是说,语文特别是小学语文,决不只是教孩子认字,认字多少,能不能读书看报、会不会写作文的问题。当然,认字写字、阅读、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以往重视的东西不应丢掉,但是,它只是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的一种基本功能,而不是全部功能。小学语文是为人生奠基的课程,它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它的功能是多重的。识字、阅读、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必须从这个高度去考虑,而不能离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性质,为识字而识字,为阅读而阅读,为作文作文。要把认字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作为孩子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基的组成部分去看待,在教孩子认字、阅读、写作的同时,同时实现语文课程为人生奠基的其他功能。
  小学语文的人生奠基性质是其他课程所不具有的。数学、外语、自然、思品、历史也都很重要,但课程标准并没有谈到他们有奠基作用。语文课标在总纲里提出语文课程有多重功能,因而有奠基作用,是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的科学总结,是对小学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的新认识。小学语文要为人生奠基,什么叫奠基?“奠基”是建筑学上的词语。奠基是为这个建筑奠定基础。奠基是有目的性的,它的目的是为能够稳固地承载上面建筑的,没有坚实的基础,修筑不了高楼大厦,就是修筑起来,一遇地震也会倒塌。奠基具有时间性,过了奠基的时间,地基一旦打完了,就改不了了,奠成一个什么样的基础,只能在上面形成什么样的建筑,你奠定的是一个修鸡窝的地基,想在上面建大厦是不可能的。人的一生就好比盖高楼大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也好比盖高楼大厦。而小学阶段恰恰就是奠基的时期,一旦在奠基时期没有搞好,以后就无法弥补。
  童年的记忆是永远不可磨灭的,童年心灵所吸收的精神营养,往往对一个人思想品格、思维方式、意志能力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许多人到中老年还记得我们的小学语文老师,还记得小学一上学学的语文课程。许多科学家、作家、领导干部、成功人士都谈到小学语文对他们的终身影响,因为小学语文为他们奠定了做人的准则,为他们学习其他课程、形成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2、小学语文要为人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奠定基础。那么,人生得到全面的终身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历史和现代的大量事实证明,必须打好四个基础,这就是要为人生奠定文化基础,使孩子明白做人的道理;为人生奠定使用语言文字工具的基础;为人生奠定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基础;为人生奠定学会学习使其能够终身学习发展的基础。简言之,文化奠基、工具奠基、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奠基、学会学习的奠基。为什么要这四个奠基?因为这四个奠基是缺一不可的,文化奠基是要奠中华优秀文化之基、世界优秀文化之基、未来发展文化走向之基,使孩子从小知道怎样做人、做事,使孩子受到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有传统之根、又有现代枝叶的先进文化的熏陶感染,打下做人的基础,很多教育专家提到,学习语文就是学习做人,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从个体上说,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对群体而言,它决定这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风气,决定这个民族能否自立和发展;工具奠基,就是要掌握必要的语言文具工具,会认字写字,能读、能说、能写,既能吸收前人、别人的知识和信息,也能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和新的见解,能与人沟通交流。这个奠基也很重要,因为它是工具。使用工具是人类独有的,是人和动物的重要区别,语言文字工具是比弓箭、镢头更具有普遍性的工具,掌握了这种工具才可以学习其他学科,才可以成为社会中的优秀一员。第三个奠基是思维发展,创新意识的奠基。包括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才能有发现的能力、创造的能力。聪明、有创造性的人能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自己也会有更大的发展。我们以往的教育,使中国学生记忆、计算能力很强,但创造性不足,改变这种状态,对人和我们的民族的未来是非常重要的。第四,要奠定学会学习的基础。学会学习,对一个人能否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也是不可缺少的,现代社会在大学学习的东西,五年就过时,知识在加速度发展,谁要想发展必须有强烈的不断学习的兴趣和迁移学习的能力,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人必须是学习型的人,从小养成爱学习、会学习,一生受用无穷。有了这四块奠基石,才能盖起人生的高楼大厦。如果我们的孩子都奠定了这四个基础,未来我们的国民素质就会有很大的提高,我们的伟大事业才会健康发展。这四个奠基是互相联系,甚至是互为因果的,如果说文化奠基、工具奠基是两条腿,那么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奠基和学会学习奠基,就像两只翅膀,如果有了这四个奠基,人不但可以稳稳地站在大地上,还可以自由的飞翔。一般而言,第二个奠基大家比较重视。其实其余三个奠基有时更重要。有一个调查显示,许多成功人士不是在中小学语文工具掌握最好的,他们的成功与他们的文化、思维创新性和善于学习有重要关系。总之,人要有所发展,孩子要想有出息,这四个奠基是不可缺少的。就狭义的语文学习而言,也需要这四个奠基,比如学会学习就可以自己多学好多字,而思维发展、想象力打好基础,作文才能写得好,单纯的作文技法训练,孩子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而这四个方面已恰恰是新课标所强调的。在《课标》第4页讲语文课程“总目标”中,前五条基本上讲的是文化奠基、思维发展奠基、学会学习奠基。第一条: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第二条: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第三条: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第四条: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第五条: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后五条基本讲工具奠基。第六条: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第七条: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第八条: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第九条: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第十条: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标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集中在前五条,这前五条在原来的大纲里是没有的或不明确的,它强调了文化奠基、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奠基和学会学习的奠基,而不是只是把语文课当成工具课。我们必须从这个高度,即从为了孩子的发展奠基的高度,来看待小学语文的多重功能和重要地位,才能把握语文课改精神的精髓。

  3、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的重新确定的重要意义。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地位、目标的新规定,改变了以往教学大纲把语文课程重点定位于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偏颇,这种对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性的科学概括,才引发了近三年语文课程从教材编写到课堂教学的巨大的变革浪潮。要实现这种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性质,必须改变以往长期形成的小学语文课程模式。这里,首当其冲的是要改变教材,改变以往的重知识、重训练,以政治思想性取代人文性,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的旧教材,使教材变为能承载四个奠基功能,孩子愿意学,教师愿意教的学本和教本。为此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组在认真研究课标、吃透课标基本精神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我国各时期小语教材的特点和国外母语教材以及世界其他地域华文小语教材的特点,根据北师大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科研成果,力图创造性的编出一套真正贯彻课标的新教材,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率先编写完了12册小语教材,并且都送审通过,受到专家的好评。前五册教材经过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11册、12册教材也开始在五四学制初一学年开始使用,受到师生的欢迎。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初步成果,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和广大实验区的教研员和教师努力分不开的。为了使广大实验区的教研员和教师对这套教材有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我想专门谈一谈这套教材的选文及其结构特点。

  二、主题单元设计及单元体系结构特点

  对于语文教材来说,选文的标准以及选文的组织结构,是贯彻编写意图的重要方式。传统的语文教材体系设计,一类是文选式,选一篇一篇作品,由低到高排列,文后设思考题和练习;一类是单元结构式,这类方式有三种:遵从语文知识训练体系,遵从能力培养体系或者遵从文体分类体系。但旧教材不论是文选类结构还是单元类结构,都是线性化的,以训练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工具为目的。实践已经证明,这种结构体系造成了语文课程的封闭和乏味,它不能形成孩子真正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样的选文结构是为贯彻把语文课程定位于工具课、思想课的编写意图服务的。新课标强调语文的多重功能和奠基性,教材选文标准和结构就必须改变以往的结构模式。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