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
教材论文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语文学科作为一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民族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材建设历来是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像一截蓬勃生长的新技,凭借树桩的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凭借枝头的绿叶承托阳光雨露的滋润,从而抽出智慧的嫩芽,成为教材“百花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充满了时代精神和创新意识。她体现了简约化的思想,坚持运用减法思维,做到头绪清楚,目标明确,立足于夯实基础,力求“以约驭博”;她彰显了民族化的理念,课文饱含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教材所倡导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也力求融入传统语文教学的有益经验;她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在教材中注入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并积极探索出了一条与现代化教学媒体相结合的道路,做到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这套教科书不但设计理念新,而且选编内容新;不但装帧设计新,而且编排体例新。一位实验区的老师说:“打一功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一股轻风便徐徐吹来,让人神清气爽,耳目为之一新。”
国标本苏教版小语教科书创新而不唯新,求新而非标新立异。教材的编排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众所周知,“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我们演绎出了自己的教材。在教材编写中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汉语拼音”、“识字”、“课文”和“单元练习”五个板块具体体现了课标精神。诚然,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在知识结构上和其它版本的教材有一些共性,但在设计理念和编排体例上却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正是这些鲜明的个性使得这套教材独树一帜,受到同行的注目和实验区老师的好评。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创新是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质量提升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生命的源泉。本文从五个板块的个性化角度,着重就其中闪现出的创新的火花,对国标本苏教版小语第一学段的实验教科书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这本薄薄的仅有几万字的小册子中,“习惯”一词出现了不下于12次,应该算得上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关键词。为什么这样重视习惯呢?我们不妨读一读一些名人大家对此作的极为凝练的阐述:
古希腊哲学家柏家拉图说:教育就是对儿童的习惯所给予的影响和培养。
十五世纪英国文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十九世纪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说: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那么,什么是“学习习惯”?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界定:学习习惯是指在长时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是极为稳定的思维和行为动力定型。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是因为形成一种稳定的记忆之后产生的“自动化”行为。
什么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呢?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行为的目的鲜明,行为的程序周密,行为的动因主动,行为的过程稳定,行为的效果倍增。
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要在长时期的学习过程中经常反复地抓。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思维和行为的动力定形”,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自动化’的行为”。因此,从一年级上册起,苏教版全套十二册小语教材中都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系列,而且都安排在每册开篇的位置上。我们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安排在教材开篇的位置,只是为了表示这个板块在我们教材整个体系中的作用和位置。它是独立的,但绝对不是孤立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体现在教材开篇的几幅彩图中,还体现在课本编写的方方面面,渗透在课本编选的课文中。在使用这套教材的时候,只有把这些相关的内容都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看到这个板块的完整的结构,我们的编排意图才能得到体现,我们的课程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开篇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用了5页18幅彩图告诉了学生要养成“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学习习惯。如果说这还比较抽象,比较单薄,那么,在此之后,有关的课文对此所作的延伸和渗透就会让人觉得形象而饱满了。一年级上册里有这么一篇课文,叫《怀素写字》,说提怀素从小刻苦练习写字的事情,课文中有这么两句:“怀素写字非常认真。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一年级下册里还有这么一篇课文,叫《他得的红圈圈最多》,讲的是小平同志小时候刻苦练字的事情,课文中也有这么两句:“先生要孩子们先用纸蒙着字贴描,等练熟了,再照着字贴字。”“邓小平爷爷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所以,他得的红圈圈最多。”这些课文无疑是对所列习惯的最好诠释,它们会像润物的细雨一样无声地滋润着开篇播下的“习惯的种子”,这些“习惯的种子”必将快乐地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二、关于“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没有独立表。
述,而是寓于“识字与写字”之中,这实际上已经给了“汉语拼音”以新的定位,意味着“汉语拼音”与“识字写字”的新的整合。汉语拼音的功能被定位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上,而不是帮助阅读,同时也不再提直呼音节了。
汉语拼音的功能定位发生了新的变化,但它依然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汉语拼音的本身是抽象的、乏味的,单调的符号无论是在学生的经验世界中,还是在学生的现实生活里,都显得比较陌生,比较遥远,是他们所不曾熟悉的,同时也是他们所不想熟悉的,因为他们学习语文的原动力是想认识方块汉字,是想体悟方块汉字经过排列组合,进而成为文本的规律。但是汉语拼音作为纯洁祖国语言的一项战略举措,作为学习母语的一个重要工具,又是不容舍弃的。作为教材的编写者,就有责任、有义务在编写教材时强化创新意识,把教材尽可能编得生动活泼一些,用形式的新活弥补内容的单调,用过程的愉悦淡化知识的乏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过去的汉语拼音教学进行了反思,对现行其它版本老板的汉语拼音设计进行比较,兼收并容,博采众家之长,从而形成了一套自成一家、特色鲜明的汉语拼音编排体系。正因为这样,我们把“汉语拼音”从“识字与写字”中拎出来,单独作为一个板块来编排,以便对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中“汉语拼音”编排体系的创新之处能有一个更加清楚的体现。
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按“四大系列,五个单元”对汉语拼音进行整体编排。所谓“四大系列”是指单韵母系列、声母系列、复韵母系列和鼻韵母系列,而五个单元的后面都安排了“认一认”的识字练习。具体到汉语拼音的每一课,国标本苏教版实验教科书又多是安排了五个部件:即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表音表形图;汉语拼音书写教材;音节拼读练习;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习。概括起来说,最能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及“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的思想,最能体现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汉语拼音编排的创新之处的,应该是我们在教材中所采用的“两境并用、两线并进”编排策略。
所谓“两境并用”是指这部分教材的每一课都安排有“情境图”,并配有“语境歌”。儿童学习汉语拼音实际上是一个从语言实践中来,又回到语言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新的联系的过程。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也许“a、o、e”这几个符号他们从没见过,但只要他是一个发音正常的人,“a、o、e”这几个音素在他的语言实践中应该有无数次的接触,学生所缺乏的就是符号和发音的联系,而“情境图”和“语境歌”的设计就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对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符号和发音有机地联系起来,把生活和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情境图”侧重于视觉形象,它用一幅幅形象的国面再现了儿童现实生活中富有童趣的情境,并将要学的汉语拼音字母嵌在其中。学生在对这些情境进行描述时,自然要发出包含这些汉语拼音字母所表示的语音来,而许多时候发出的就是这些字母本身的呼读者。“语境歌”侧重于听觉感受,它是在学生学了字母以后,再用儿歌的形式对“情境图”的情境进行描述,从而达到巩固字母的目的。“情境图”和“语境歌”面对的是同一个学习对象,它们通过不同方式,利用不同的时机,实现了“情境再现——学习字母——语境落实”的循环,既起到了桥梁作用,又增添了学习的情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使一切显得水到渠成,了无痕迹。
例如,《b、p、m、f》这一课,“情境图”画的是这样一个场景:一群人爬上山坡(po)去看大佛(fo)。这时,一个小朋友想要上去摸(mo)大佛,爸爸制止住她,并且对她说:“你听,大喇叭里正在广播(bo):大佛是文物,大家要爱护!”与之相配的“语境歌”是:“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摸(m)。”这样,字母由一个充满生活色彩的小故事导入,之后又由一首合辙押韵、琅琅上口的语境歌加以巩固,从而化难为易、寓教于乐,既降低了难度,又增添了情趣,既学习了拼音,又渗透了文化的教育,从而达到让学生在情境中享受拼音的教学境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苏教版国标本(一下)阅读教学中
下一篇:谈苏教版国标本二、四册的识字课文及教学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