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

教材论文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06-03-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所谓“双线并进”是指将拼音、识字交叉穿插起来安排,两条线此起彼伏、若即若离,却又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这也是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独树一帜的地方。具体体现在每一单元拼音之后,都安排有一个“认一认”的识字练习。全套教材共安排5次“认一认”的识字练习,每次安排了16个汉字,五个单元共80个汉字,这些汉字以独体字为主,其中绝大多数是部首字。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利用所学的拼音,认读802个简单的汉字。这样安排,一来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汉语拼音的功用,维持并提高学生对汉语拼音的学习兴趣;二来可以巩固已经学过的拼音,从而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三来可以满足小学生(包括家长)渴望早日学习汉字的心理需要;四来可以通过在这里所学的部首字为后面进一步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应该说,“认一认”的安排是匠心独运、一石数鸟。

  三、关于“识字与写字”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重头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交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为了唱好这部重头戏,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在识字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上又有许多新的创新。概括地说,“识字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第一种是前面已经介绍的与汉语拼音穿插安排的“认一认”;第二种是“词串识字”;第三种是“转转盘识字”,又叫形声归类识字;第四种是“看图会意识字”;第五种是“随课文识字”。这五种识的形式,每一和睚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现。
  “认一认”的识字形式在前面已经作了介绍,这里就不再重复。我们现在来看一看最能体现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识字教学创新新特色的“词串识字”。
  什么叫“词串识字”?“词串识字”就是以特定时、空、物、事为中心,选定相关的词语(包含要学的生字),按照意义连接,组词成串,再分行排列,形成一篇有一定韵律的“准韵文”的识字形式。
  “词串识字”是苏教版的首创,它是对我国古典诗词曲中所采用的“名动词”手法的借鉴,是对我国古典文化精髓的传承。我们可以随便找一篇来一起读一读
  公园绿树红花
  小桥流水宝塔
  转椅火车山洞
  滑梯荡船木马
  读到这,我想大家也许已经找到了唐人温庭筠所吟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感觉,或者已经感受到了元人马致远所吟的“枯燥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的神韵了。
  当然,我们采用这种形式进行识字教学绝不是从表面上去附庸风雅,而是这种识字形式的确有着独特的,而且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功能,即它的识字功能、认知功能、审美功能等。
  作为一种识字的形式,“词串识字”的主要功能当然是识字功能。张光鉴先生认为:儿童之所以能够认字,首先是因为儿童拥有一定的口语基础,拥有了对他们身边事物的认识经验。有了这两个前提条件,如果再遇上了能够将一个汉字或词的图像、声音、符号、语意整合为一体的外部条件,他们便能较为轻松地完成对这个字或词的认读。
  “词串识字”中安排的都是实词,而且都是名词或动词,形象感较强。我们再来看看上面所举的例子,在这12个词语中,后面11个都是围绕着“公园”这一概念,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编制的,能够指称具体事物的词语。课本上配有彩色的插图,当小学生看到图中“绿树”、“红花”、“小桥”、“流水”等事物时,就能将自己早已经有的关于这些事物的认知经验迅速激活,同时使已有的图像、声音、语意和将要认识的方字符号挂起钩来。这样一来,认识词串中的字词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再来说说“词串识字”对发展儿童认知能力的功能。张光鉴先生的《相似论》认为:概念的形成对一个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所谓概念,其实就是人们将事物的相似的性质、相似的运动形式进行归纳、抽象出来的具有普遍性的本质和核心,并用一个名词指称的结果。比如“公园”这一概念,就是人们将“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转椅”、“火车”等进行抽象概括,并用一个词——“公园”标示出来的。这一过程里面实际上包含了许多理性的思维,所以,从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的角度来看,学习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中的词串至少有两层意义:第一,它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构一个个像“公园”这样基本层次的,鲜活的概念,为他们日后在使用这一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储备了必需的“砖块”;第二,它可以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诵读词串的实践活动,体验到由“绿树”、“红花”、“荡船”、“木马”这类的“小概念”整合、建构成“公园”这类的“大概念”的过程,为他们将来举一反三储备势能。
  接下来,我们说说词串识字的审美功能。词串中选编的词语所反映的事物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都是学生美好生活的折射,因此,学习这些词语就能很容易唤起学生头脑中其它相关的概念,并且能唤起这些概念所表示的事物的某些温馨的特征,产生联想,美感和愉悦感就会油然而生。另外,在词串中,词与词之间留有空隙,这空隙给了学生以广阔的遐想空间。这些空隙,仿佛国画中的“溜白”,虽然不着点墨,却气象万千;这些空息,却能在欣赏者的脑海中形成审美期待,留下美的延伸和振荡。再次,由于词串的编写采用了韵文的形式,排列整齐,合辙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既有利于诵读记忆,又易于构成音韵上的和谐与共鸣。
  另外,虽然词串还只是词串,但它已经是“文”的雏形,对词串的诵读和学习,无形中会为日后的阅读做好铺垫。而在“词串识字”中积累下来的大量的语言材料,又为以后的写话、习作做好了准备。再者,每一组词串实际上已经为学生建构起了一个情景、场景、事情等的框架,就仿佛是建筑一栋大厦,钢筋混凝土框架已经立好,后面只需填上砖块等建筑材料就成了,学生此时有了这些框架,以后习作时,稍稍加以充实,也就可以做成一篇好文章了。
  从以上这些介绍中,我们可以说,“词串识字”是这套教材识字教学的点睛之笔。
  如果说“词串识字”的功能主要得益于它崭新的识字形式,那么,“看图会意识字”、“转转盘识字”的突出之处则是它们所蕴涵的识字方法。
  汉字有自己特有的造字方法,古人曾做过概括,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六种,即所谓的“六书”。其实,“假借”和“转注”只是用字的方法,而严格意义上的造字方法就是前面四种。国标本苏教版小语教材中的“看图会意识字”、“转转盘识字”就是根据古人的造字方法而设计出的识字方法,主要是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识字。
  国标本苏教版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识字3》是全套教材中的第一课“看图会意识字”。课文左起第一列出示的是“小船”、“竹子”、“石头”、“泉水”、“小河”、“燕子”等实物图,第二列出示的是已经抽象化了的古文字,第三列出示的是现今通行的楷体汉字,第四列出示了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最后还编排了由这些词语组成的韵文。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看图会意识字”里的“会意”是对识字方法的指称,而不是对造字方法的概括,我们不可笼而统之。
  这一编排形式,实际上是向学生展示了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和规律。学生掌握了这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再学习类似的知识就会驾轻就熟、举一隅而以三隅反。
  一年级下册的《识字4》是全套教材中安排的第一课“转转盘识字”。应该说,这种识字方法的创意是受儿童转转盘游戏的启发,学生喜闻乐见、乐此不疲。“转转盘识字”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用转转盘的形式揭示了一组有一定联系的形声字的结构规律;第二部分是由这些形声字组合而成的词语;第三部是一篇巩固识字成果的韵文。具体到这一课而言,第一部分是由声旁“也”(当然,汉字在发展过程中,许多字的古音已经发生了变化,“也”现在已经失去了它作为声旁的古音了)和形旁“马字旁”、“提土旁”、“音人旁”、“三点水”、组成,声旁“也”不动,转动转盘,“也”分别和上述形旁组成“驰”、“地”、“他”、“池”四个不同的形声字;第二部分的第一列是声旁“也”,第二列是“驰”、“地”、“地”、“他”、“池”四个形声字,第三列是由这些地形声字组成的词语;第三部分则是一条谜底为“也”的字谜。
  整个设计既朴实无华,又新颖别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识字任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粗知形声字的组合规律,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在汉字中占相当比例的形声字提供了一把“钥匙”。
  通过这些形式的识字教学,我们向学生揭示了一些汉字的基本规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基本的识字方法,这样,余下的一切就能迎刃而解了。正如清代文学家王筠所说:“苟于蒙童时,先会知某为象形,某为指事,而会意字即合此二者而成之,形声字即合此三者而成之,岂非执简御繁之法乎?”
  以上几种识字方法都可以归结为集中识字,它是为学生能尽早阅读打基础的,而识字最终是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的,因此,面广量大的识字任务还是落实在“随课文识字”上。国际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中的课文不仅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文本,也是识字教学的载体。在教学这些课文的生字的时候,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要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要坚持“寓教于读”、“以读促识”、“识写结合”的原则,并且要坚持用好每篇课文后面的“写字教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