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一种不可忽视的学习方法
网友投稿文章
金坛市儒林中心小学 曹亚芬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仅从教的角度去精心设计一堂课,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忽略了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以至形成“学生围着教师转,自己脑子不会转”的局面。教师应是教练,学生是运动员。单位时间内教练只作简要的要求示范,绝大部分是运动员自己的事,练中获知识,练中成技能。课堂中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提问,把提问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问题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诱导学生提问的。
一、营造氛围,鼓励提问。
小学生知识面较窄,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平时锻炼少,心理素质差。我对六年级90名学生调查分析,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学生人数 外在表现 原 因 百分率 29人 不敢在课堂上提问 怕提出的问题不得要领,受老师责怪被同学取笑 32.2% 11人 不想提问,对提问无所谓 成绩差,满足于一知半解 12.2% 35人 想问却问不出来 对所学内容了解不深,把握不住要点 38.9% 15人 提出一些明知故问的问题 成绩好,为了打破冷场 16.7%
针对这些情况,我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告诉学生“提问就是动脑,问比不问好”的道理。对于提问的学生,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对学生的提问做到热情鼓励。对幼稚可笑的问题我在表扬其参与的同时不泼冷水,积极引导。对于一些好的问题,及时表扬并把问题张贴在“提问栏”中,并当众在“比一比,赛一赛”栏目中郑重地为他贴上一朵小红花,从而在班中起导向作用。那些经过思考只有一点点价值的提问,我也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学生体会到了提问的愉悦,信心十足,思维的火花越燃越旺。平时布置提问作业开展“你真行”提问比赛。
二、创设情境,激发提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情境,正是引起学生质疑的重要外部条件。“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当学生的思维触角达不到文中的一点时,我创设一些启疑性问题情境。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有两处用到“才”:(1)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2)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学生读时一眼晃过,似无所疑。我提问(1)和(2)句中的“才”是同一意思吗?我的这一问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运用删留比较法学生体会出第一个“才”时间长,第二个“才”时间短。要求学生提问,激起思维情趣,提出“三十分钟和二十分钟相差不大,为什么前一个‘才’会觉得时间长,后一个‘才’会觉得时间短?”学生再读课文知道了为什么。
三、教给方法,学会提问。
要使提问获得成功,必须教给方法。教学中我从这些方面入手。
1.抓住课文题目,进行提问训练。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我揭题后向学生出示了一枚鱼钩,请学生设想多年后鱼钩会怎样?并且告诉学生课题中的鱼钩是由一根缝衣针弯成的,而且已经很长时间了。再让学生读课题,学生脑中的问题产生了。
(1)鱼钩是金子做的吗?
(2)生了锈的鱼钩怎么会是金色的?
(3)写鱼钩到底是写谁?
(4)鱼钩是谁的?
抓住课题,学生提问,引出悬念的做法有效地激起学生认知冲突,引起他们思维的参与。
2.从文章的内容上进行提问训练。
从标点处、内容的细节处、反复处、含蓄处、比较处、关键处提问。例如:
(1)标点处: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为什么这里用感叹号?)
(2)细节处:“凡卡叹了口气”(凡卡为什么叹气?凡卡叹气表达了什么感情?)
(3)反复处:“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文中两次出现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4)含蓄处: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山水相依的美景怎样?)
(5)关键处:“这么伟大的战士……也没发出一声呻吟”(伟大的战士指谁?为什么称他为伟大的战士?)
3.从写作目的上设问。
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我指导学生观看插图,然后请学生谈谈被烫伤的感受,设想如果大火烧的人是你,你会怎么做?有同学回答:“我会跳起来,叫起来把火扑灭的。”邱少云跳起来,叫起来了吗?请学生读第8小节试提问:“伟大的战士指谁?伟大在哪里?他具有怎样的高贵品质?”问题层层深入,抓住“伟大的战士”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学习到了邱少云严守纪律,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所以,我认为提问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的提问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责任。
(注:此文获1999年金坛市小语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仅从教的角度去精心设计一堂课,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忽略了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以至形成“学生围着教师转,自己脑子不会转”的局面。教师应是教练,学生是运动员。单位时间内教练只作简要的要求示范,绝大部分是运动员自己的事,练中获知识,练中成技能。课堂中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提问,把提问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问题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诱导学生提问的。
一、营造氛围,鼓励提问。
小学生知识面较窄,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平时锻炼少,心理素质差。我对六年级90名学生调查分析,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学生人数 外在表现 原 因 百分率 29人 不敢在课堂上提问 怕提出的问题不得要领,受老师责怪被同学取笑 32.2% 11人 不想提问,对提问无所谓 成绩差,满足于一知半解 12.2% 35人 想问却问不出来 对所学内容了解不深,把握不住要点 38.9% 15人 提出一些明知故问的问题 成绩好,为了打破冷场 16.7%
针对这些情况,我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告诉学生“提问就是动脑,问比不问好”的道理。对于提问的学生,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对学生的提问做到热情鼓励。对幼稚可笑的问题我在表扬其参与的同时不泼冷水,积极引导。对于一些好的问题,及时表扬并把问题张贴在“提问栏”中,并当众在“比一比,赛一赛”栏目中郑重地为他贴上一朵小红花,从而在班中起导向作用。那些经过思考只有一点点价值的提问,我也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学生体会到了提问的愉悦,信心十足,思维的火花越燃越旺。平时布置提问作业开展“你真行”提问比赛。
二、创设情境,激发提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情境,正是引起学生质疑的重要外部条件。“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当学生的思维触角达不到文中的一点时,我创设一些启疑性问题情境。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有两处用到“才”:(1)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2)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学生读时一眼晃过,似无所疑。我提问(1)和(2)句中的“才”是同一意思吗?我的这一问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运用删留比较法学生体会出第一个“才”时间长,第二个“才”时间短。要求学生提问,激起思维情趣,提出“三十分钟和二十分钟相差不大,为什么前一个‘才’会觉得时间长,后一个‘才’会觉得时间短?”学生再读课文知道了为什么。
三、教给方法,学会提问。
要使提问获得成功,必须教给方法。教学中我从这些方面入手。
1.抓住课文题目,进行提问训练。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我揭题后向学生出示了一枚鱼钩,请学生设想多年后鱼钩会怎样?并且告诉学生课题中的鱼钩是由一根缝衣针弯成的,而且已经很长时间了。再让学生读课题,学生脑中的问题产生了。
(1)鱼钩是金子做的吗?
(2)生了锈的鱼钩怎么会是金色的?
(3)写鱼钩到底是写谁?
(4)鱼钩是谁的?
抓住课题,学生提问,引出悬念的做法有效地激起学生认知冲突,引起他们思维的参与。
2.从文章的内容上进行提问训练。
从标点处、内容的细节处、反复处、含蓄处、比较处、关键处提问。例如:
(1)标点处: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为什么这里用感叹号?)
(2)细节处:“凡卡叹了口气”(凡卡为什么叹气?凡卡叹气表达了什么感情?)
(3)反复处:“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文中两次出现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4)含蓄处: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山水相依的美景怎样?)
(5)关键处:“这么伟大的战士……也没发出一声呻吟”(伟大的战士指谁?为什么称他为伟大的战士?)
3.从写作目的上设问。
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我指导学生观看插图,然后请学生谈谈被烫伤的感受,设想如果大火烧的人是你,你会怎么做?有同学回答:“我会跳起来,叫起来把火扑灭的。”邱少云跳起来,叫起来了吗?请学生读第8小节试提问:“伟大的战士指谁?伟大在哪里?他具有怎样的高贵品质?”问题层层深入,抓住“伟大的战士”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学习到了邱少云严守纪律,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所以,我认为提问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的提问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责任。
(注:此文获1999年金坛市小语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
下一篇:凸现人文教育 培养美好情操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