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阅读教学的古代视角

网友投稿文章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05-05-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杭州市下沙二小 蒋尔云  
  这里的“新”指的是语文新课改教学中关于阅读教学的一些新理念。记得一位伟人说过,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有可能登上更高的山峰。同样,阅读新理念中也有着一些古代传统理论的影子和蛛丝马迹,包含着对古人阅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研究古代一些阅读理论,也许更有利于深入理解新理念、推动新课改。

  一、关于情感体验
  关于阅读中情感体验。南朝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由此可见,古人读书就非常重视情感熏陶。《红楼梦》中写林黛玉读《西厢记》,读到“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时。”一时浮想联翩,不禁双腿一软,竟然跌坐在小山坡上。这正是披文入情的表现。
  如何披文以情呢?古人特别重视朗读和想象。
  1、吟咏诵读中体验
  汉语语言本身也具有独特音乐美:清脆美,声如裂帛;高亢美,响遏行云;纤弱美,莺语蝶舞;浑厚美、黄钟大吕;流利美,溪水潺潺;连腔美,珠圆玉润”。古人读书十分重视吟咏诵读。吟诵把无声语言化为有声语言,在感性声调起伏中融化了感情。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意。朗读要讲究方法,首先要读准、读顺、然后注意技巧,合理安排语速、停顿、重音。如叶圣陶所说,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二)驱遣想象中体验
  想象是情感体验的翅膀,刘勰谈到想象时说:“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在想象中,读者凌空而起,升腾变幻无穷画面。从中得到了充分情感体验。
  在当今许多语文课堂中,过分追求知识,对课文条分缕析,课堂中没有琅琅书声、不引导学生想像,大有人在。这种无视学生情感体验作法该改一改了。我们应充分利用作品中丰富情感因素来敏化学生情感,使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渺渺而临云”。

  二、关于读书方法
  新课标指出,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新课标还指出,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于“精”与“博”,古人有许多方法值得借鉴。
  (一)关于精读
  苏东坡在《又答王庠书》中说:“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节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它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这种读书方法,讲的是每读一遍应有一遍特定目的,不可毫无指向,模糊读书。
  那么每读一遍应有何特定目的呢。南宋史学家,教育家吕祖谦在《古文关键》中说:“第一看大概主张。第二看文势规划。第三看纲目关键。第四看警策句法。”即所谓浏览→概要→鉴文→析句。浏览是对文章扫描,用跑读法。概要,是对文章要点概括,用跳读法。鉴文,是对文章鉴赏,用唱读法。析句,是对文章字句精华的深究,用吟读法。
  现代语文教育对科研重视了,校校有课题,语文教学模式也层出不穷,的确也丰富了语文阅读方法。但是众里寻他千百度,不知哪种模式为“佳人”。其实何必苦苦寻觅,一定要自创一套新模式呢。古人已经非常精要的指出了阅读的一般规律。
  (二)关于“博览”
  除了精读好课本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广泛课外阅读,丢掉了课外阅读,无异砍掉了一只臂膀。培养阅读能力,博览不可或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凡操千曲而后晓音,观千剑而后识器”都说明了博览的重要性。
  当然,对于“精”与“博”的关系,还是应有先后顺序的,朱熹谈到“精”与“博”次序时说:“凡读一件便精这一件。一件看得精,其他书亦易看……大率学者喜博,而尝病不精,泛滥读书,不若精熟于一也。有余力,然后及诸书,则涉猎诸篇亦得其精。”

  三、关于阅读习惯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养成语文学习自信心和良好习惯。阅读教学要培养那些良好习惯呢,古人对此有很多研究。
  (一)善于质疑的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者,学之始,思之端”,“学者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都是要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吟咏诵读习惯
  古人十分重视吟咏诵读的阅读习惯,桐城派强调,“以声入情,因声求气”。刘大魁在《论文偶记》中说:“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问,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三)下批加注的习惯
  毛泽东读书就非常重视下批加注,以促进思考。韩愈说:“手批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批于百家之编。”
  (四)勤于思考的习惯。
  读书既要读熟,又要精于思考。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重读古人关于阅读的一些理论,让我感到古人思想的博大精深,其中闪烁着智慧之光,对我们今天的阅读教学仍然许多有益的启示。当然,古人的有些理论也难免带有时代的烙印,我们应科学鉴别,继承,更好的推进语文新课改。

  单位:杭州市下沙二小
  姓名:蒋尔云
  联系;13386539739
  eryun123@21com.cn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