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情感体验 发展儿童心灵

综合论文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06-07-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语文教育中“文”与“人”怎样高度统一,“教”与“育”怎样有机结合呢?我认为:
  一、尽情畅谈感想多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在上了《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后,我问学生:“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了一下,纷纷举手。
  “美德和学问是同等重要的。”
  “美德和私心杂念就如同天使和魔鬼的斗争,天使战胜了魔鬼,美德就高举胜利的旗帜,人的心灵就呈现出高尚的一面。”
  “我们要让美德占据心灵,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
  “我们要用美德做清洁剂,洗涤心灵的污垢。”
  “美德是消除邪念的良药。我想到了尼采的一句名言:美德像奇丽的宝石一样,如果镶嵌得淡雅,就显得更有风采。”
  这么多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见解让我兴奋不已,我越问越激动,因为没有预料到这些十二三的孩子会说出这么多真知灼见。看来,他们对美德的理解非常深刻。平时我一直强调“学语文就是学做人”的思想已经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了,这让我既欣慰又骄傲。
  二、独特设计道理明
  叶圣陶先生早在80年前谈到小学国文教育就明确提出了“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的著名论断。所以,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不能不考虑学生的生命发展(而且不仅仅是为了今天的生命),不能不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价值取向。
  学了《山谷中的谜底》后,根据“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个启示,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读读句子,体会一下含义,想想你可以用哪个成语概括这句话的意思?
  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想到了“以退为进、欲擒故纵、以屈求伸、卧薪尝胆”等词,既复习了词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让学生明白了“‘挺直’和‘弯曲’就像‘进’和‘退’一样。对于一个人来说,弯曲不是丧失人格和尊严,而是一种变通和策略,为的是更好的生存。”
  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结合就会大大提高认知效果,因为人们所获得的知识只有在情感的伴随下才保存得最牢固。学生学了很多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但凡是打动儿童心灵的东西,都会在其情感深处留下深刻的记忆,终身难忘。而刚才的练习方式独特有趣,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学生如果说对了某个成语,就像猜谜语猜中了谜底一样兴奋。我在一个月后再问起学生,他们仍能如数家珍,说出好几个成语。相信《山谷中的谜底》中的这个道理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会对他们做人、处理事情方面都有很大的助益。
  三、前后对比体会深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一节里有这样两句话: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我提示学生学这些文字要结合《古诗两首》来学。学生们纷纷前后文对比着看,又相互议论起来。一位学生讲自己的体会时,联系了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律》里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说司马迁的行为就如这两句诗所言,他在用行动证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受到他的启发,在学第二节时,学生读到“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资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也纷纷联系古诗句。又一位学生说: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经在《观书有感》里这样写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司马迁正是通过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才使自己的心智更加开豁,更加敏锐,为以后写《史记》打下良好基础。
  听到这样精彩的回答,我不禁带头鼓起了掌。学生能联系以前所学,活学活用,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对新课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一个人要博览群书,读书的面要广,量要大;而且要将知识与实践结合,才是真正地学会读书。在自读自悟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读书的方法,领悟到一个现代的小学生应该具有的学习理念。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平时我总是对学生反复强调多读书,但收效甚浅,学生左耳进右耳出。现在他们自己从文章中体会到要与书交朋友。这堂课后,我看到有好几个平时不读课外书的学生也破天荒地捧起了书本,真是觉得又有趣又有所悟。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有一段话说得好: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田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语文教材中表达好思想、好行为、好习惯、好品德的文章比比皆是,我们必须善加利用,不仅给学生字词句段篇这些量的积累;还要让那些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生命参与和证明了的古今精品和格言警句,如同水分一样滋养学生,如同阳光一样照耀学生,让每个学生的血液和骨髓里都充溢着先哲们的生命哲学和人生理想,让语文学科成为发展学生心灵的摇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