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质疑释疑能力 发展创造性思维
综合论文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发现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善于发现问题是积极思维的结果,而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也会不断提高。读书有所疑,知识面广,对什么都具有好奇心,因此,教师要创设激发学生质疑难的学习环境,把他们的天真好奇诱导到科学的轨道上来。
一、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学生能自己质疑是教师教的。在平时教学中,教师经常用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生也正是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去思考。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就会和学生一起归纳出质疑的方法。
1、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在每篇课文教学前,布置学生先预习,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课文中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并把问题写在质疑本人。如教学《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前,学生在预习本上这样质疑:①这篇课文是写容国团在第25届世兵赛中的一场单打决赛,为什么还要描写容国团这几天来的不平静心情?为什么说是"再次蒙受屈辱"呢?②这第二、三自然段(插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这几个问题提得较好,说明学生认真读书,善于思考,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2、引导学生从课题中质疑。课题一般都是文章的中心或主要内容的缩影,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文眼。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既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时,出示课题后,就可以问学生看了课题后想知道些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①董存瑞为什么要舍身炸暗堡?②怎样舍身炸暗堡?③炸暗堡时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这些问题的提出,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3、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重点词上质疑。文章的重点词是贯穿全文内容的。如《葛洲坝工程夜景》一课中:"我目睹这工地夜景,想到这座雄伟的大坝,凝聚着工人、干部、技术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部热情和智慧,我不禁想高呼'人民万岁'!"这句话中的"人民万岁"是重点词。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它质疑:①"人民万岁"是什么意思?②作者观赏了万里长江第一坝工地上的迷人夜景,为什么不禁想高呼"人民万岁"?又如《背篼》一课中:"哦,山里的孩子,背篼是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这句话中的"勤劳"是重点词。可引导学生抓住它质疑:①"勤劳"是什么意思?②背篼里怎么可以盛勤劳的童年?③"勤劳的童年"课文中用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些问题的提出,对理解全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句段上质疑。重点句子和重点段落对表现中心,突出中心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写人的文章,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的句子或段就是重点。如《凡卡》一文,凡卡在给爷爷写信告诉他"挨打、挨饿、挨冻"的那一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之一,应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提出以下问题:①这一段讲了几件事?②哪一件事描写得最详细?③挨打一件事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用什么打?怎样打?如叙事的文章,事情的经过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如《西门豹》一文,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经过是重点段,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的基础上质疑:①西门豹是用什么巧妙的办法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②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下令捕杀巫婆和官绅头子,而要到河伯取媳妇的日子,用这些巧妙的办法去惩处这伙人?这有什么良苦的用心呢?
5、引导学生在教学后质疑。在讲读课文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质疑,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从多角度感受文章的内涵。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学完课文后,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质疑:董存瑞炸暗堡的时候为什么非得用手托住炸药包,有没有其他方法炸掉暗堡?董存瑞为什么不这样做?通过讨论点拨,学生明白了因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冲锋号角已吹响,此时此刻很难找到比亲自托住炸药包更好的办法了。
6、引导学生结合课后思考题质疑。课后思考题往往是文章的重、难点所在,结合思考题质疑,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挖掘教材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伟大的友谊》一文,指导学生质疑:①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②他们的友谊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表现在哪些地方?通过深入质疑,学生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那种真诚的友谊有了更深的了解。
二、培养学生的释疑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了质疑的方法,就可放手让学生认真阅读,质疑问难了。质疑问难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的差异,提出的问题是五花八门、深浅不一的,那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如何对待呢?
1、教学生学会把问题分类解决。分类就是把问题分层次,哪些是先解决,哪些是后解决的,如《南泥湾开荒》一文,学生在预习时提出了如下问题:①"开荒"是什么意思?②"南泥湾"在哪儿?是怎样的一个地方?③谁在南泥湾开荒?④为什么要开荒?怎样开荒?⑤在开荒过程中,战士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战士们是怎样克服的?⑥征服南泥湾,表现了三五九旅的什么精神?如①②③可以通过预习自己能解决,④⑤⑥可落实在讲读课文时逐步解决。
2、对所提问题化难为易,化整为零,学会自己解决疑难问题。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在讲读"五壮士英勇跳崖"这段课文时,通过精读学生发问:五壮士既然已经完成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针对这一疑问,教师不作直接回答,而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以下三个小问题:①战士们的任务是什么?②战士们完成任务后的心情如何?③这时战士们的处境怎么样?在这个处境中战士们是怎么想的?通过启发思维,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意义,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创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目的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可以使学生从"标准答案"、"正确结果"的定势化了的思维模式中挣脱出来,追求答案结论的多维性,提高创新能力;可以使学生打开获取信息的多渠道,改变局限于向教师获取信息的狭隘状况,既可以从教师方面获取信息,也可以从同学方面获取信息,还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从其他途径获取信息。因此,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开动脑筋想法解决问题,又能主动交流获取信息,那么,学生一定能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浅谈小语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下一篇:开放的作业 学生创新的乐园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