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和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浅谈

预习论文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11-11-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摘要:初来乍到,一年级的孩子们让我在教师生涯的起点燃起希望的火苗。刚参加工作,从一年级开始教学,打好基础特别重要,对我个人的发展也很帮助。工作以来,在我的脑海中一直盘旋着一个问题:怎么样的语文教学才算是有效的?浏览网页,议论纷纷,方法很多:创设自学情境,激发学生自动参与意识;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勇敢质疑;开展合作交换,优化合作成果等等。今天我就学生自主学习而言,浅谈学生的课前预习。
  关键字:预习、小学语文、有效性、自主学习
  实践证明,预习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程中,预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一、什么是预习?预习对学生的作用何在?
  所谓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预习将直接影响听课和学习的效果。
  第一: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是自己独立地由已知向未知进军,需要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而长期坚持预习,又可以提高独立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课前预习一般是学生自己独立地首次接受新知识,要自己独立地阅读、独立地思考,因此,课前预习实际上是课前自学。自学能力的强弱对于一个人是否能成才起很大的作用。大量的新知识靠学生走向社会后,在工作过程中根据需要去自学。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开始培养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习正是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
  第二: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的效率。
  听一节新课,所讲的内容,并非绝对的新,总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增添新的部分,作出新的推论。通过预习,如果把旧的知识加以适当复习,就能减少听课中的困难,把精力集中到新的内容上,提高听课效率。上课时,如果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已理解的部分时,就可以把老师的思路和自己的思路进行比较,看老师是怎么提出问题的,是怎么分析问题的,是怎么解决问题的。有时,预习中自己认为已经理解了的东西,听课时也许会发现老师和自己想的并不一致,错在哪里?这会引起更进一步的思索。这种比较与思索,无疑大大提高了听课的水平。
  第三:预习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有的人认为,只有复习才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其实,预习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首先,因为预习中独自弄懂的内容,经过了积极思考,就难于遗忘。其次,因为预习中没有弄清的问题,经过了一番思考,听课时豁然贯通,会使你产生强烈的印象经久不忘。再次,因为预习中理解错误之处,听课中得到了纠正,有了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较之只有正面的认识,印象也会深刻得多。最后,因为如果预习没弄懂,课堂仍然没听懂,到专门请教老师时或复习时才彻底搞清楚的问题,经过三番五次钻研,花费不少心血,一般是很难忘却的。

  二、既然预习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如此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运用呢?但是,时至今日,很多“预习”只是流于形式。久而久之,自然违背了预习的初衷,使得预习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应该怎样教他们预习呢?
  首先,要明确预习的任务。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认为一年级预习的主要任务是:
  ⑴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看清笔顺,想想记忆字形的方法。
  ⑵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划出词语。
  ⑶标好小节。
  把预习当成作业,并把内容具体化。
  然后,教师要做好检查工作。
  教师布置了预习,如果事后不闻不问,就容易使学生认为老师也不重视预习的作业,自己就可以马虎,久而久之便不做了。因此,要加强预习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应该严格检查,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在预习作业的检查上,要力求检查的面要广、质要高,并时刻以“严”把关。
  最后,把预习和课堂贯通起来,改变第一课时的形式。
  学生已对课文预习了,教师应该明确,预习的程度应是第一课时教学的起点,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第一课时的学习活动。初读课文不再指名一节一节地朗读,而是让学生带着一个个小问题,找出有关小节进行朗读,这样才能改变学生第一课时不动脑,只动嘴的现象。这样也能促进学生预习时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普遍提高自学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对预习检查还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避免盲目性,从而教得更活。因此,重视预习,加强预习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预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