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心理理论对略读教学的启示
略读教学课改以来,略读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引起重视并有所探索。但是,如何运用阅读心理理论指导略读教学,却实践不多。本文打算从实践层面谈谈这一问题。
一、眼动理论
阅读心理学里的眼动理论,是通过探索阅读中的眼动的规律,藉以探索阅读的心理机制。眼动理论认为,阅读活动首先是一种视觉活动过程,阅读中持续的眼动或眼停使我们感知和接触到材料,阅读时大部分时间均在眼停之时,眼动占阅读时间的5 %~10 %,而眼停要占到90 %~95 %。默读速度,取决于我们的眼动的速度。人的眼动速度大约每秒4个注释点,如果一个字一聚焦,则一分钟只240字。如果遇到生字或不很熟练的字,一个字要几聚焦,甚至要回视,一分钟的默读速度则会明显少于240字。如果是几个字一聚焦,并尽量减少回视,则一分钟的默读速度会大大超过240字。据研究,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阅读知觉广度每个注释点可达3-4个汉字。也就是说,他们经过训练,一分钟的默读速度则有可能达700多个字。总之,要提高默读速度,不仅必须加快眼动(眼睛的运动)速度,还要尽量增大视幅,即同时读数个字而非一个字,同时要减少回视率。
眼动理论,对略读教学有什么启示呢?
启示一:指导正确默读
正确默读是略读的基础。第一学段就要求“学习默读”,第二学段在提出“学习略读”的新的要求时同时要求“初步学会默读”。可见,初步学会默读是学习略读的基础。应在学生刚开始学习默读的时候,就坚持指导学生拒绝默朗读,学习正确的默读方式。
所谓默朗读,就是没有出声却有明显发音动作的朗读。刚开始学习默读时,有些学生由于受朗读的影响, 在默读过程中虽然不出声,而口部却表现出明显的发音动作。这样,在分析所感知的信息时,听觉和言语运动就伴随着视觉一起活动起来。由于听觉分析器分析信息的能力小于视觉分析器分析信息的能力,所以出声读必然影响阅读的速度。如果排除掉发音动作和听觉分析活动,这时在阅读过程中只有视觉中枢、内部言语中枢参与活动,阅读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默朗读,除了经常提醒他们用意志加以控制外,还可采取一些具体措施阻碍口部出声的发音动作,比如让学生默读时口里含一点清洁物品,如硬糖、小勺,用机械方法阻止发音器官活动;另外,要给学生明确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一面读,一面想所捕捉的主要思想内容。比如,三上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学生默读前,老师可提出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这样学生一边读一边默默提醒自己去注意课文的主要内容,捕捉信息,以致于没有多少机会来读出词语来,从而渐渐摆脱“心声”现象。
启示二:正确用眼
影响默读速度的另一因素则是眼睛活动不合乎要求。在进行大量的阅读时,学生眼睛的活动应是跳跃式的移动和停留,而不应在每个字都均衡地停留一下。一个具有较好默读技能的学生,眼睛每停留一下便能够抓住几个字,视距较长,效率较高。而能力差的学生在看书时,眼睛要在每个字上都停留一次, 并常出现目光倒流,即眼睛频频转回去搜寻已看过的字词,甚至目光时上时下乱动,没有节律。有这种习惯的学生阅读的效率是很低的。为了克服这种习惯,就应该做到眼睛来回移动的次数尽可能地少。
启示三:训练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是可以训练的,通过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眼动速度与视幅,减少回视率,从而提高阅读速度。每篇课文的教学,包括精读课文,都要有快速阅读训练。精读课可安排1-2次,略读课可安排多次,每次略读,要让学生明确略读任务。在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时,要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的阅读习惯,如默朗读、频繁回视等,使其掌握正确的快速阅读技术。要鼓励学生课下阅读书报时,自觉进行快速阅读的练习。
二、非视觉信息
阅读心理学认为,阅读活动首先是一种视觉活动过程,但又不仅仅是一种视觉活动过程。来自阅读材料,经过视觉活动获取的信息就是视觉信息( 即形象化信息) ,而阅读活动中另一种重要信息——非视觉信息则来自大脑。所谓非视觉信息,指的是语言知识(比如字词)、文化知识、情感体验等等。有关研究表明:1、阅读过程中视觉信息与非视觉信息之间存在某种特别的联系,学生对于阅读材料、语言乃至这个世界的了解越多,对阅读内容的语义确认所需的视觉信息则越少。反之亦然,学生的非视觉信息越少,其理解文章所需的视觉信息则须更多,于是阅读速度也就慢了下来。比如,让对机器人缺乏感性认识甚至是缺乏常识的学生阅读《果园机器人》,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主要还是课文的语言文字,阅读速度是不可能快的。2、人的视觉系统通过眼睛所能处理的信息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如上例,学生不能利用大脑储存的有关知识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而只能靠对课文文字的感知来理解课文内容,这样一来阅读速度当然要慢下来。阅读心理学的这两条发现告诉我们,学生如果只是依靠来自阅读材料中的视觉信息,其大脑的判断力将会被钝化,从而可能造成阅读速度慢,以及有可能导致理解的失败。因此,为了提高阅读速度以及理解的成功率,老师要引导学生既善于利用视觉信息,又善于利用非视觉信息。
非视觉信息理论,对略读教学又有何指导意义呢?
启示一:增加识字量 突出词汇训练
识字量对于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它是大脑中非视觉信息之重要部分。学生识字量的扩大是略读能力提高的前提条件。
在略读教学中,学生是无须辨认所有字词,有的字词不理解甚至不认识,并不影响对课文大意的理解。但词义辨别能力在阅读活动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词义理解是阅读理解的基础,词义识别所需时间至少占到阅读过程一半以上的时间,尽管很多词语的意思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来说只可意会不能言传。阅读速度慢、效率低的一个主要根源就在于字词意义的辨认的困难上。
因此,完成各学段的识字量,积累更多的词语,是提高各学段略读教学效率的基础工程。
启示二:激活先前知识
除识字量外,先前知识,尤其是文化背景知识、生活经验也是非视觉信息的重要部分,与阅读理解过程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先前知识被激活将有助于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
激活先前知识,阅读前的讨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活动。它可以分以下两步来进行。第一步,阅读前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有关话题的常识性知识。比如,五下《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中的“阅读材料”,可作为略读课来教学。学生要阅读的材料是有关信息或网络知识,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提供一些相关术语,如“信息”、“因特网”、“网吧”等等,先让学生讨论,再将提问与必要解释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讨论活动,它给学生以激活先前知识的机会(或补充阅读本课的必备知识)。有时学生可能并未意识到他们大脑中的先前知识,但当他们听了别人的看法时就会产生有话要说的冲动,从而产生共鸣,激活灵感。退一步说,即使某些参与者对讨论的话题知之甚微,他们也会从这种讨论中得到启发,从而产生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第二步,一般性讨论活动之后,教师可将讨论引向具体,自然过渡到阅读材料中的大意的把握上去。在学生就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作了预测之后, 他们将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去寻找正确判断的依据或猜测错误的原因。这种激智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阅读材料,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时的注意力,加强记忆。
把阅读心理理论运用到略读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可能比就略读教学来谈论略读教学的效果要好,我们不妨一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下一篇:略读课文教学如何把握“略”的度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