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略读教学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我感觉有不少的语文教师似乎走进了误区。
这些误区主要表现为:一、将其视为“闲文”置于课外,任由学生自己去读。要么轻描淡写、放手自读,课堂上,让学生随随便便读几次,任由他们天花乱坠地交流,而自己却退让一边,不加指导,不予总结、反思,如“蜻蜓点水”般轻描淡写地了事。二、对略读课文难以割舍、精雕细琢。略读课文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上看,篇篇文质兼美,出于名家之笔,确属“阅读精品”,深受学生的喜欢,作为教师的我们也难以割舍。于是词句品析、朗读感悟、积累运用、人文熏陶……面面俱到,精雕细琢。一课时的安排,变成了两课时、三课时,还觉余兴未了。把略读与精读混为一谈,没有主次,没有差异,可谓是“并驾齐驱”,结果造成课时不够,千方百计挤时间,匆匆忙忙赶进度。以上几种症状的出现,主要是我们对略读课文的性质、作用认识不够清楚,对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很好地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而引起的。
一、正确认识略读课文的性质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精读和略读之间体现着“教”是为了“不教”,而且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同样提出了略读的要求。其实,在信息时代,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
略读课文是学生运用所学阅读知识,进行独立阅读、理解的良好范例,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自己阅读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与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当然,也要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略读课文的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只要教学得法,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并不比精读课文教学的作用小,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容轻视。
以上着力强调了略读的重要性,有利于我们正确领会略读课文教学的编写意图。
二、正确领会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
人教版《语文》新课程实验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正式安排略读课文,三上和三下每册各有8篇,而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占课文总量的43.8%,到五、六年级略读与精读课文已形成了1:1平分秋色的状态。这就充分说明了精读是略读的基础,前面的精读是为了以后的略读做准备。
在三年上册语文教学用书提出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能‘粗知文章大意’,有兴趣的地方可以再读一读,特别感兴趣的也可以背一背,在词句的学习上不必多做要求。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教参中指出:“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独立阅读、思考,发表阅读感受,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
从以上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研读出以下教学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由此可见,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我们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目的之三是帮助我们确定精读课文的训练点。略读课文前面的一段导读语,体现了略读课的重点教学要求。教学中,既可以此组织略读课的教学,还可以把它作为前面的精读课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如三年级上册12课《听听,秋的声音》的略读要求是“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吧自己的体会和同学交流。如果有兴趣,也可以接着写几句。”其中的“想象”、“接着写几句”都可以视为前面课文《秋天的雨》的教学重点。
略读教学加强和补足精读教学的同时,也是为课外导读做了准备。叶圣陶曾经说过:“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相比,就课外扩展来说,略读课文将更开放。”这在第二、三学段中,对略读课文教材的编写,体现得十分明显。
三、略读课文教学的几个要点
1.通过略读教学培养略读能力。
正像阅读教学不同于阅读一样,略读教学也有别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止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如《清明上河图》一课的教学,在学生初知文章大意后,让学生动手制作《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搜索有效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明白,对于有效的信息,可以用资料卡的形式及时保存,初步懂得资料卡的内容及制作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及时积累资料的习惯。
2、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
略读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不能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以为粗知就是浅知,粗知就是少知。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更为集中,不是没有重点,而是重点会更少更突出,更多要求学生自主解决。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细节,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3、“略读”更需“精心”教。
对略读课文要删繁就简,精心选取教学内容;要提纲挈领,精心设计教学问题;要注重得法,精心安排迁移运用;要着眼学生发展,大胆放手,努力给学生多一些的自由阅读的机会,给学生更广的发展空间。
总之,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延伸,不仅是学法能力上的迁移、运用、巩固、总结,同时是文本内容的迁移延伸,应做到瞻前顾后,课内外融和。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朗读,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积累和提高。要真正认识到略读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运用比精读要多。在信息时代,很多时候需要我们读得粗一点,快一点。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会有必要对一篇文章进行深入、细致地研读,而只要了解它的大意即可,并不求甚解。可见,略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也更具有生活化意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把握略读教学的特点,提高略读教学的实效性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