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教学的“简”与“丰”
词语教学中高年级的词语教学首先要体现一种“简约之美”。教学时要摒弃花俏,克服作秀,省去繁文缛节,简化教学环节,做到简简单单教词语,扎扎实实促发展。请看《颐和园》中“滑”一词的教学片断——
出示句子:“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学生朗读句子。
师:口齿清楚,响亮流畅,真好!不过,我有个疑问:船是用桨划的呀!为什么这里写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而不用“划”呢?
生:因为昆明湖很静,湖面像玻璃一样平,所以用“滑”比较好。
生:对,如果用上“划”就会把昆明湖那一份“静”给破坏了。
生:我知道了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在那么光滑的湖面上行船,让我感觉到像是在溜冰场滑冰一样,所以用“滑”更准确。
生:我在西湖上划过船,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如果用“划”就与文中“游船、画舫在湖面驶过,几手不留一点儿痕迹”自相矛盾了。
生:我认为作者用“滑”是尊重客观事实。我在昆明湖坐过游船和画舫,那些游船和画舫有的是脚踩的,有的是用机器驱动的,没有用手划的。
生:还有我觉得用“滑”与作者的观察地点有关,他是站在万寿山上的佛香阁,远望湖面时是看不到微波的,从上往下看,湖面水平如镜,游船真的像在滑动。
师:大家的理解都有道理。请再读一读这句话,透过这个“滑”字,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看到游船、画舫的轻快样子,它们轻盈如燕在湖面上穿梭。
生:我还看到了在昆明湖上荡舟的游客都陶醉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心情十分愉快。
生:我还看到了站在佛香阁前的作者如痴如醉,久久不愿离去的样子。
师:你们体会得真好!从一个“滑”字中,我们不但体会到了昆明湖的“静”,颐和园的“美”,还体会到了游人的“乐”,更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滑”和“划”区别在哪里?触及最近发展区的这一问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生活意象,学生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从昆明湖的实际,从作者的观察地点等多方面推敲用词的准确,把学词与生活很好地嫁接起来了。最后的一问:“透过这个‘滑’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让学生透过“滑”字看文字背后隐藏的东西,学生看到了美景,看到了轻盈,看到了悠闲,看到了愉悦。整个教学过程由词人画,以画悟情,词中有画,画中有人,简约但不浅薄,简洁但不简单。
其次,中高年级的词语教学还要体现一种“丰实之美”。对那些在课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词语,不但要引导学生注意词语本身所具有的质地和芳香,还要带领学生沉人文本的大背景中潜心体会,尽量把词语教“厚”,学“丰”。请看《搭石》之“理所当然”教学片断——
句子: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平时在家里,你觉得做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
生:理所当然的事是自己应该做的事。平时在家里,我帮妈妈倒茶、洗碗、扫地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我在家给劳累的爸爸捶背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我为自己整理房间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跟爸爸、妈妈是什么关系呢?
生:亲人关系。
师:为亲人做事是理所当然、不求回报的。那么课文中理所当然的事是什么事?
生:课文中青年人伏下身体背老人,是理所当然的事,我从“伏”“背”看出青年人心灵美。
生:我认为年轻人和老人可能素不相识,却伏身背他,年轻人很尊敬老人。
生:他们总是让对方先走,说明他们相互谦让。
师:是呀,此时此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画面上的美,更是一种看不见的美——心灵美。
师:你能用朗读表达吗? (生读第4自然段)
师:再读读这段话,还有哪些词也让人感受到人们之间的谦让和尊老爱幼是理所当然的?(生读)
师:我也读读,听听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把“如果……总会……才……”“假如……总要……”读漏了。
师:有什么不同呢?
生:“总会……才……”突出了人们相互谦让,不只是一次,每次都是这样做的。
生:“总会”说明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人们都这样做,成习惯了。
师:现在你能更好地读读这段文字吗? (生再一次读)
师: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搭石上演绎着一幕幕真情,你能试着写一写吗?
出示:
假如遇到了下雪天,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孩子上学,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如果,总会。
学生练笔后交流:
生:假如遇到了下雪天,老人总会带上扫把,扫落搭石上的积雪,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假如遇到了下雪天,男人总会在前一块搭石上,扶着赶集的妇女安全地过小溪,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假如遇到孩子上学,年轻人总要蹲下身子,抱着孩子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如果有外乡人来走亲戚,妇女总会告诉他紧走搭石慢过桥,站在第一块搭石前,看着他过了河,才转身离去。
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个教学片断中,词语教学不是蜻蜓点水般简单肤浅,而是扣住“理所当然”这个重点词语做足文章:第一,对接生活。该词语教学先声夺人,不是让学生说出理性干瘪的词义,而是把解词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进行对接,唤醒了学生大脑中积极的词汇库存,既理解了该词的意思,又使学生明白既要为亲人做“理所当然”的事,更要为其他人做“理所当然”的事。第二,品读比较。如何带领学生沉人词语的感性世界,解决浅尝辄止的词语理解呢?该教师则借助两组关联词,通过品读比较使学生明白“理所当然”是家乡人一种习惯使然,是一种民俗使然,更是家乡人一种心灵使然。第三,朗读体验。许多词语教学往往游离于语段教学之外,把词语教学人为地孤立起来。此教例则利用四次朗读加强体验,一读明景,二读抒情,三读悟美,四读表心,复沓回环,一气呵成。第四招,言语表现。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言语表现。这位教师最高明之处是把所学习的词语借助一定的语境,让学生进行了一次言语表达的训练,不仅提供了运用操练的机会,还使学生掌握了这个词语的内涵和精神,提升了词语教学的效度,一举多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如何创新词语教学
下一篇:词语教学,为阅读课堂撑起一片蓝天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