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30问》
课改论文语文课程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当通过课程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审美,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具体地说,即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植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培养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简略地说,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即;求知、练能、启智、传情、审美。
15.《语文课程标准》通篇不提“训练”二字,作为指导性文字的“课程标准”,为什么要淡化“训练”?
二十世纪末,人们针对语文教育存在的忽视学生的文学素养、悟性、灵气和创造力的培养等诸多问题提出了批评。当然,造成语文教学的种种失误,并不都是“训练”的错,但是不可否认,由于种种原因,原本为培养学生能力的“训练”逐渐演变成单纯的“题海战术”,再加上大量死板的、质量低劣的“标准化的试题”占去了学生多数宝贵的时间,并严重束缚了他们的思维,影响了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指导性文字的“课标”,淡化“训练”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当然,淡化“训练”,不等于不要训练,尤其是小学和初中,是打基础的阶段,这就要踏踏实实地进行必要的语文基础训练。
16.《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并强调“l—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是为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多从少写”是符合学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状况的。儿童识字负担重,不是重在“识”上,而是重在“写”上。小学生手部的肌肉还不够发达,字写得既慢又很吃力,相对来说,多识少写就要轻松得多。实际上,一年级上册教材用这样的方法共安排了306个生字(其中要求认识的138个,要求写的只有168个),比过去第一册的识字量几乎增加了一倍。
17.《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有哪些新的策略?
这次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提倡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标,并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
18.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教师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取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19.在语文教育大讨论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成为社会议论的热点,此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改革的举措?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地表达。小学淡化文体,提倡多写观察日记、生活笔记、书信和随感。重在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在具体要求上,不再从中心、条理等方面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注重培养初步的、实用的书面表达能力。初中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20.《语文课程标准》为什么要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而语文学习,对中小学学生来说,更需要一种群体的合作精神。由于他们的阅历、视野、方法的种种不足,在文献资料方面更需要相互补充。这对合作学习提出了必然的要求。只有同学相互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共同搜集信息,查阅资料,才能相互讨论、各抒己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虚心好学的品质;培养帮助他人、共同进步的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发挥群体优势,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改善,小组的学习形式得到强化,学生间互动交流的频率更高,因而研究的气氛更强烈。
21.《语文课程标准》为什么要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就是对学习材料、学习问题的探索研究、探寻追究。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求知;探究性学习是突出学生语文实践的学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提高语文素质,强化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学习是有效地连接课内外阅读的学习,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视野,借助语文的工具,展现语文能力;探究性学习是合作探讨共同提高的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与创造精神的学习。
22.《语文课程标准》为什么要强调“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一种综合课程。这种课程是以某种程度的学科的学习作为基本条件,并且强调学科间的联系。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重在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并运用于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是指“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23.《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如何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旨在解决语文教学中长期采用灌输式所带来的缺憾。灌输式语文教学中师生双方一方是主体,一方是客体,作为客体的信息接受者只有被动地接受、理解主体发出的信息。而“对话”不同于灌输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和非对称性,它具有多向性和对称性,在对话中双方都是主体。在对话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是一种灌输与被管束的关系,也不是任何一方的任意阐释,而是一种平等的双向的交流关系。师生进行对话,应注意保持对话双方的平等意识,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体验的时间,要教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24.《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评价方面有哪些突破?
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改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评价方面有了显著突破。此次课程改革,强调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把语文教育长远的隐性的效果放到重要位置考虑。要处理好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口试与笔试、单项与综合评价、自评与他评的关系。评价改革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应从学生发展的根本目的来评价教与学的质量。
25.和《语文课程标准》配套的实验教科书是如何体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课程标准的精神的?
2001年,语文出版社根据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教育部评审专家对这套教材的评价是:体例清晰,给人简洁明快之感。选文精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注意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化,可读性强,适合学生学习。注意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文后的练习设计具有启发性,设计新颖灵巧,注重激活学生思维,也颇重视语言训练;“综合学习”的语言、内容面向社会,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有一定特色;“口语交际”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古代诗文的内容、难易度和背诵量均为适度。
26.《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一册有哪些新的创意?
一年级语文教科书创意新体现在:科学、易教、开放。其特点有:(1)开篇见文,为接受母语教育的儿童提供平实亲切、优美而富有童趣的语文教材,有助于儿童语文能力的发展。(2)汉语拼音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本册教材把汉语拼音合理分散到六个单元中学习。分散教学有利于避免集中学习汉语拼音的枯燥,适当降低汉语拼音教学的难度。在编排上,又采取音、图、文、字结合的方法,即为每组拼音设计了完整的故事场景,同时配合情景图编写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文化内涵的儿歌。(3)本册教材采取随课文识字的方法识字。教材充分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识字写字分两条线走,先认后写,多认少写。(4)本册教材的课文选文根据儿童生活的线索组元,八个单元暗含八个主题。选文富有童趣,儿童乐学爱读。(5)练习体现“精练、有趣、开放”的特色,每篇课文后设1-2个练习题,以对课文的阅读、背诵为重点,充分重视语文学科特殊的学习方法及结果,帮助儿童积累语言材料。
27.教师如何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因为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同时,教材本身也从来只能传递正确的、有结论的事实,没有形成结论或有争论的开放性的问题从不在教材中露面。因此,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28.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从不同的角度强调,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不能代替语文实践和实践中的经验积累。“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解读课程标准──访巢宗祺、顾振标、郑桂华
下一篇:正确认识语文积累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