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研读

课改论文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06-03-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精读:阅读和理解。
    略读:“粗知文字大意”的快速阅读。
    浏览:“查找,收集信息。”
    (这是对阅读方法的要求)
  3、词语教学(积累和理解)
  4、阅读和理解的一般要求,从感受、分析、理解、评价几个方面突出阅读主体的地位。(体验性,过程性目标)
  5、文学作品的阅读。(强调审美体验)
  6、科技作品阅读。(领会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7、说明文,议论文等实用文体的阅读。
  8、文言诗文的阅读(强调涌读和积累)
  9、积累与课外阅读。
  10、语文知识的教学。
  11、工具书、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的利用和信息处理。
  (三)阅读与文化建构
  1、教材的课文
  “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
  2、课外阅读
   ①广泛性,是“建议”的主要取向,“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②量的保证。
  3、阅读过程与阅读习惯
   ①不应把阅读作为一个技术的过程,只是重视阅读的知识,阅读的方法和阅读的技能,而更应把阅读作为文化建构的过程。注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形成文化积淀,应注意把握作品的精髓,让读者的心灵与作品碰撞。
   ②应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4、阅读的个性化与创造性
   ①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该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
   ②学生阅读的过程应该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③阅读应该是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与作者对话的过程。
   ④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
   ⑤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⑥个性化创造阅读不排斥合作学习。
  5、词语教学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理解”与“积累”两个方面。
   理解的要求主要是:
    ①理解词句的意思。
    ②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③辨别词语的情感色彩。
    ④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从四个方面提出理解词语的途径。
   ①联系上下文,“了解”、“理解”、“推想”,体味和推敲词句的意思和作用。
   ②结合生活实际,借助生活积累理解词句。
   ③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④在运用中加深理解。
  “积累”不但对于掌握和运用语言,而且对于发展思维都很有意义。
   ①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②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名言警句。
  6、语文知识教学问题
   ①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集中的语文知识教学。
   ②了解语文知识的目的是帮助阅读和表达。
   ③语文知识应随文学习。

  写作教学
  (一)性质与地位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课标》
  1、写作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2、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学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因而学习写作成为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形式。
  3、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
  4、写作又极富创造性,写作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
  5、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甚至往往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
  (二)教学目标
  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阶段目标的梯度比较明显。
  (三)文风与做人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课标》
  解决文风不正从多方面入手
  1、解放学生
  ①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能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有时间读书,读好书,读自己喜欢的书,丰富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②解放他们的心灵,让人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
  ③降低写作的门槛,不要过多的束缚。
  2、正确的引导
  ①从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尊重他人,对自己说过的话,写过的文字负责任。
  ②写作要重内容,不能只重形式和技能,只在字词句上雕琢。要言之有物,写出真情实感。
  ③应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④应鼓励学生富有创意地表达,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有个性应有真情。
  (四)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
  2、培养观察的能力,养成观察的习惯。
  3、鼓励自主写作。
  4、鼓励自由表达。
  5、重实践,重过程。
  6、加强写作与阅读,与口语交际的联系。
  7、加强写作与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8、重视写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口语交际教学
  (一)性质与地位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1、交际双方是互为主客体的对话关系。
  2、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3、和写作一样,都是表达和交流。
  (二)教学目标
  大致涉及九个方面:
  1、情感与态度。
  2、用语规范。
  3、用语文明。
  4、文风端正。
  5、学会倾听。
  6、语言有修养。
  7、表达有章法。
  8、交流和应对。
  9、即席讲话和演讲。
  (三)教学策略
  1、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2、不必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知识,可以介绍一些生动的例子启发学生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3、大量的口语交际的情境和内容,可围绕具体可感,有形象,有情节的内容展开,让学生有话可说。
  4、重视各科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机会,也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参加这些实际的活动,鼓励学生在各种场合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5、重视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交际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合性学习
  (一)性质与地位
  1、它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不能作为教学目标。
  2、它是综合性、生活化、经验性、个性化的课程。
  (二)学习方式
  1、问题——解决
  2、观察——表达
  3、活动——探究
  (三)组织和指导
  综合性学习的指导应突出自主、合作和探究。
  1、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活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
  2、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与交流,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3、重视学生的探索和研究,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4、倡导学生和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和开展综合学习活动。

  推荐书目:
  《语文课程新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稿)解析》
  作者陆志平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8.50元
  问题与思考:
  1、《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是什么?
  3、《语文课程标准》阐述的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4、《语文课程标准》指定的语文课程的目标有了哪些新发展?
  5、《语文课程标准》有哪些几个大的板块儿?
  6、《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三个维度”是什么?
  7、试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内容及教学实施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