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渗透美育探微

网友投稿文章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05-03-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沙县涌溪中心小学 魏基勋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借助于语言媒介表达作者的内心体验、情感和思想。其在促进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形成、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语言的美,语言表现力及其异常丰富的情感色彩――所有这一切都是其他东西无法取代的有力手段,我们借助它触动着儿童心灵最隐蔽的角落。”我认为,语文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 观察中感知美
  美,隐藏在万事万物之中,在平凡中。我们只有细心地观察,观察,再观察,才能充分地感知它的形体美、线条美、色彩美。若是察人,就从他的言行举止中,提练出人物的思想美、行为美。现代作家刘白羽先生曾经说过:“要学会观察生活,要锻练敏锐的观察能力,高尔基形容契诃夫的眼睛像镜头,我们就要锻练有这样一双眼睛才行。”语文课本中,配有众多的插图,它既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助手,又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时机。
  如:《鱼游到了纸上》,其中有一幅插图。图上画着许多人围在金鱼缸旁边,看一位青年画金鱼。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利用插图进行教学的:
  师:这些人中哪一位是画金鱼的青年?
  生:中间那一位。
  师:怎么那么肯定是他?
  生:他手拿画笔和画板。
  生:其他人面带笑容,有的在议论,只有他低着头。
  师:哦,从神态看出。
  生:周围人都在看着他。
  生:我从课文第三自然段看出,课文写了青年的外貌,而图上的青年外貌与第三自然段描写的相仿,所以,我认为是他。
  师:能读懂吗?(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你从书上的外貌描写看出,可见你非常认真。
  生:我从胸前的厂徽看出。
  师:你读书真细心。
  生:我从他痴迷的眼神看出。
  师:你看他画得多投入呀。
  师:如果你在旁边看,会说些什么呢?
  生:画得真好啊!
  生:鱼画得太棒了! 
  生:画得真好,肯定是个大画家。
  生:画得这么好,我能有他一半就好了。
  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从多方面作出辨析和判断,理解外貌描写的特征、作用,并由学生入境入情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发出内心的赞叹。进而充分地感知青年内心世界的美好,产生对青年的敬佩之心。
  再如第十二册看图学文《马踏飞燕》,图画的是一幅出土文物“马踏飞燕”的照片,这匹铜奔马造型优美,设计精巧,形象生动,是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可以这样教学:一、自由观察弄懂图意,感受造型之美。引导观察:你觉得这匹铜奔马的外形哪些地方很美?二、在讲解第三自然段的时候,再次指导看图想象,要学生以“这匹马跑得多快啊”为开头说出图意,使学生进一步领会铜奔马的姿势美和设计美。三、理解难点段(第四自然段)时,再要求学生观察图,找找马的支撑点和重心,想想马是怎样保持平衡的?体会铜奔马的平衡美。

  二、 实践中发现美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毛泽东)。语文课开展一些内容丰富、情趣盎然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使学生在日常事物中发现美,并把它用语言这种形式表达出来。法国著名雕刻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课上,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四季的变化,倾听小草的诉说,触摸大地的脉搏;引导学生走入艺术的殿堂;欣赏古今中外的艺术佳作,体验其中的情感,感悟作品的底蕴;让学生走向社会,去发现社会生活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通过认真的观察,专注的倾听,深入的探究,仔细的体味,把学生引向审美王国的第一扇门。
  记得,有一节作文课,题目是《美丽的校园》。我带着学生到校园里四处走走,观察校园里哪些地方很美?美在哪里?其中有一位学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呆呆地站在一棵芙蓉树下,此时,芙蓉万花竞相开放,很美,。很多学生看不久就走开,唯独她还站在芙蓉花旁,我便问她:“你为什么还不走?”她认真地说:“老师,您看那两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中嬉戏,多好看!”我心里不由地闪过一丝微笑:“是呀,真美!动态的美。希望你仔细观察。”而后,她写的作文便有了一段精彩的语句“那两只漂亮的蝴蝶在花中嬉戏,时而上下翻飞,时而相互追逐,时而停立在花头,吮吸甘美的花汁,多么像两位飘然而至的仙女。我心里想,如果,我也是蝴蝶那该多好呀!”多好的发现,多美的语言。

  三、 在比较中鉴赏美
  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闪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在现实生活中,既有美的事物,也有丑的事物,即使是同属于美的事物,也是不一样的。正如著名画家潘天寿说的:“美有如火之热情,美有冷静之头脑,美有冰雪之聪明,美有自由之规律,美有无边之真诚,美有无端之善意,美有至乐之境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多接触最美的或比较美的事物,鉴赏第一流的艺术作品,树立优秀的审美典型,并将它加以比较,使审美标准明确,美丑分明。
  《落花生》一课中,父亲有一番话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他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他矮矮的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他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桃子、石榴、苹果更美,更好吃。”这时,老师可以这样引导:“桃子、石榴、苹果很美,那花生的可贵之处在那里?”从而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花生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感受花生的内在美。《狼和小羊》一课的教学,可将狼的凶狠、狡猾和小羊的善良作比较,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分明。

  四、 在想象中创造美
  少年儿童正处于这富有想象力的年龄,我们就是要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展开神奇的想象,创造出自己喜爱的美好事物,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就像开发肥沃的土地。教师应当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想象的世界中翱翔。
  如:《菩萨蛮-大柏地》一课,毛主席这首词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大柏地雨后的壮丽景色,一首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一幅美丽的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把文字描绘的内容变成形象的画面,以深入理解词的意思,欣赏词所描绘的美妙意境。按思考练习1的要求,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再想象一下这两句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1、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2、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生口述想象的情景,再引导学生绘出词中表现的画面。前两句的彩虹,就用其中色笔描出一条美丽的彩虹。三、四句写大柏地的雨后壮丽景色,可自由想象上色。学生画虽未必高明,但却可以从想象中体会词的妙处,从而赞叹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美的意境。
  总之,小语教学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儿童初步的审美能力,达到大纲提出的“陶冶爱美的情趣”为目的,使儿童“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永远也达不到     下一篇:作业不再是负担